不管作業有沒有寫完,學生每天晚上11點必須上床睡覺
2020-11-03 13:24:01 來源:楚天都市報
1
聽新聞

“晚上11點睡覺,沒做完的作業周末再補做,先這樣調整1個月看看效果。”這是武珞路實驗初級中學一位家長在家校練習本上寫給班主任的話語。該校七年級(7)班有這樣一條班規:不管作業有沒有寫完,學生每天晚上11點必須上床睡覺。昨日,該班班主任熊姣玲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成績雖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最開始我也有點擔心,作業沒寫完也必須11點就上床睡覺,會不會有學生故意拖沓,結果看來并沒有。”熊姣玲老師說:“從實施到現在,并沒有學生‘鉆空子’,家長也會監督學生。”

在開學第一次家長會上,熊姣玲老師就公布了這項班規。“到家6點30分,作業完成時間11點10分。”;“到家6點45分,作業完成時間10點。”在家校聯系本上,不少家長都記錄了學生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

熊姣玲說:“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如果頭一天不休息好,第二天必然學習效率不高,作業只是手段,課堂效率才是最重要的。”根據家長反饋的情況,熊姣玲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與任課老師商量后,建議他們實施彈性作業。熊姣玲告訴記者:“有的學生弱一點,先跟上班級的教學進度,再考慮其他。例如英語作業,基礎弱一點的學生可以適當減少每天需要記憶的單詞量,別人是20個單詞,他就10個,但是這10個單詞是基礎,基礎掌握了才能進一步學習。”

作業量的減少會不會造成學習跟不上?“上課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分層作業是為了讓每個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知識,分層是在與家長和任課老師充分溝通之后才實施的。”熊姣玲說。

學生家長蔡女士表示贊成老師的做法。她說,關于分層作業,班主任專門在家長會上做過溝通,要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對作業確實有困難的,老師允許他先掌握好簡單的,再攻克困難的。對不會的學生,老師會單獨講解。老師有信心,我們家長也應該有信心。記者采訪到的很多家長都表示很理解這種做法,“基礎最重要,基礎打好,自信就上來了,孩子們就想學更多。”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生說,之前他做作業比較拖拉,經常11點還做不完,睡得太晚,第二天上課就沒精神,有時會打瞌睡,更加學得不好,作業更做不完,感覺陷入了惡性循環。現在老師說讓我們做分層作業,“先調整好狀態,再出發。”另一名學生說,少做一些作業不代表對自己的放任,相反,更應將其作為對自己的鞭策,要努力迎頭趕上。

據該校負責人介紹,目前學校有相當一部分班級布置的是分層彈性作業。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