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里已形成一種新的文體,能否代替報紙?
2020-11-06 08:58:30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從我能夠閱讀的那年起,有學問的人就不斷告訴我,這個要消失了,那個也要消失了。

例如說,家庭要消失了,因為工業化使親子關系淡薄,離婚和外遇增加??墒乾F在呢,薪水越高的人退休越早,他們重視家庭生活。

我在廣播電臺找到工作時,有學問的人說,電臺是夕陽產業,將要被電視淘汰,可是現在呢,收音機裝在每一輛汽車上。

有人說,電影要消失,因為電影能做的,電視都能做,而且可以送到你的客廳里。結果呢,電影的質量反而提高了。

也有人說,長篇小說即將消失,讀者越來越忙,時間越來越零碎,“只有看守倉庫的人才看長篇”,結果呢,莫言出頭了!

還有,郵輪要消失了?“鐵達尼號”仍在造。刺繡要消失了?和服的地位并沒有動搖。毛筆要消失了?每一個縣至少有一個書法協會。方塊字要消失了?結果不過是少寫了幾畫。狼來了,狼來了,我相信山中的確有狼,但不相信它能把所有的羊吃光。

最新的說法是,紙媒要消失了,因為網絡比它方便。網絡對紙媒確實構成挑戰,但紙媒是否消失,不在于它有沒有遭到挑戰,而在于它如何應對挑戰,如果不能應對,或者應對錯誤,才會消亡,這話也是有學問的人說的?,F在給紙媒發訃聞,為時尚早,為它把脈進補,倒是刻不容緩。

請恕直言,手機拿在手上很舒服,那重量,那尺寸,邊緣的弧線,平面的潤滑度,都經過專家設計,一再改良,讓你感覺它天生就是你肢體的一部分。一本書拿在手上就不同了,有時,紙張像刀刃,封面像鐵片,打開以后書頁掙扎彈跳,好像不愿意給你看,左右兩頁接近裝訂線的那兩排字都掉進裝訂線的那條溝里頭去了,你得十指并用,小心打撈。如此這般,我們面對挑戰需要采取措施。

再看傳達的訊息,手機里已形成一種新的文體,語文淺明,節奏活潑,結構單一卻有層次,而且開頭兩句話就抓牢你的注意力,你即使看完了會失望,也還是不能不看下去。偏偏那些短文大都親切雋永,不乏奇思妙想。那些作者好像無意成為專業作家,興之所至偶一為之,跟別人不重復,跟自己也不重復,如新桐初引,新露乍滴。如此這般,我們面對挑戰需要采取措施。

說到這里,回想當年電影面對電視的挑戰,全世界電影界的精英一致“發揮自己的優點,攻擊敵人的弱點”,逼退電視,立下楚河漢界,如此這般,不禁心向往之。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