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業大學推進科教融合和產學研協同發展,成效初顯
2020-11-16 11:32:35 來源:人民日報
1
聽新聞

去年10月,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為一個單位,一年多來,推進科教融合和產學研協同發展,成效初顯。

改革前,一學一研,雖各有特色,卻力量分散。改革后,雙方優勢互補、資源互通,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成果應用等方面蹚出了新路子。

在山西,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是農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三農”的兩個基本力量,一學一研,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和農業技術人員。

如今,山西正在謀求農業轉型發展新路,農大與農科院資源分散、同質建設,造成了農業科研資源配置的低效與浪費。去年10月19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宣布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為一個單位,名稱為“山西農業大學”,同時保留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的牌子,一個黨委、一套班子。

合署改革大幕正式拉開。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確定了《山西農業大學與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改革實施方案》的主導思想和四梁八柱,省長林武對新農大的改革發展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年多來,山西農業大學推進科教融合和產學研協同發展,成效初顯。

優勢互補

科研隊伍更加強大

42歲的王斌是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研究員,今年他評上了碩導,招了第一名研究生。這得益于農大與農科院的合署改革。

過去,農大、農科院的科研團隊雖各有特色,但力量分散。現在,農大的7個學院與農科院的9個研究所(中心)整合為10個新學院,人才、學科、研究所、實驗室各種資源實現共享。

“如果不是這次改革,我至少還得5年才能當上碩導。”王斌說,受限于農科院的體制機制,只有少數研究員才有資格帶研究生,如今,一大批像王斌這樣的中堅力量加入碩導隊伍。

“農科院不缺項目和基地,缺的是人,農大正好可以提供人才支持;農大注重基礎性研究,農科院的強項是推廣應用研究。雙方優勢互補,科研隊伍更加強大。”王斌說。

改革后,農科院由公益一類變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科研團隊可以與政府、企業合作爭取社會項目,職工收入也大幅提高。

有了更多獲得感,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以王斌所在的資源環境學院為例,從今年6月到10月中旬,4個多月時間,新增科研項目22項。

“農科院的環資所和農大的資環學院在土壤培肥與質量提升、生態環境保護、鹽堿地治理等方面有幾十年的合作交流歷史,整合后合作渠道更為暢通。”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黨委書記陳斌介紹。

同樣受益的還有農大師生。“現在,我們能在農大太原龍城校區的昆蟲標本館、農科院的果樹所等地實習,豐富的實習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對選擇未來發展方向很有幫助。”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大四學生郭鵬輝說。

校院合署改革以來,山西農業大學投入246萬元,在大同、忻州、呂梁等市的8個地方專業研究所建設本科生實習實訓基地。科研人員走上講臺,把科研新思維、新方法、新成果引入教學實踐;青年學生走進田間地頭,在實踐中鞏固學習所得。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