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教學融會貫通,多學科老師一起上課
2020-12-04 13:36:51 來源:北京晚報
1
聽新聞

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最潮濕的地方是位于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齊……一篇英語閱讀短文,同時成了學習世界地理的好素材。日前,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高一課堂上,地理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打造了一節“氣候的‘最高級’”課程,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跨學科體驗。

跨學科教學融會貫通

分析文本、了解極端氣候的英語表達方式……在英語老師高卓群的帶領下,課堂有條不紊地在推進。緊接著,一場分組互動將課堂推向高潮,同學們化身主持人、當地居民、政府官員,共同在一場氣候變化論壇上探究極端氣候的成因及影響。“今天的論壇還特意請來了氣候專家為我們做專業解讀。”掌聲之后,地理老師王子怡化身“氣候專家”登臺亮相,從地理位置、氣候類型等方面進行了極端氣候成因分析。

“這樣的跨界太新鮮了!”課程結束,學生還沉浸在這股新奇勁兒里??鐚W科融合的初衷當然不只是新鮮,人大附中通州校區書記、常務副校長徐良云介紹,在新課程、新教材中,同一知識點出現在不同教材中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于有的學生來說,自己就能很好地融會貫通;但是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會覺得散落在不同學科里的知識點很混亂,相互聯系不起來。”在此背景下,學校鼓勵各學科老師之間進行創新性的合作,讓相同的知識在不同學科間流動起來。目前,跨界的探索已經覆蓋了所有學科。比如,學生可以在英語和物理課上學習生活中的靜電,在生物和化學課上揭開碳酸飲料的真面目,在數學和化學課上尋找生活中的酸堿指示劑……未來,學校還將對“跨界合作”的案例進行梳理,形成范本。

多學科老師一起上課

不止是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多學科老師同上一節課成了不少學校的“新時尚”。比如,在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一堂由語文老師和生物老師共同執教的《實用類多文本閱讀的過程與方法》,日前進行了校級公開課展示。學校表示,以語文的實用類多文本閱讀為切入點,為的是培養學生從文本資料中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將這種閱讀方法與思維能力遷移到生物學科的科普閱讀信息提取中。在匯文中學的《建筑藝術》選修課上,美術、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老師齊上陣,一起帶學生給野鴨打造一個完美住所。

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課程二室主任江峰說,在知識大融通的時代里,跨學科的融合或將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和常態。在節省課時、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跨學科的融合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鐚W科融合時,教師要進行教育觀念的變革,淡化學科本位的意識,更加深刻地理解所教學科的本質。(記者 牛偉坤)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