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著力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
2020-12-08 13:25:45 來源:新華網
1
聽新聞

12月7日,教育部在官網發布對“關于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改善普通高中教學生態的建議”的答復,以下為答復全文。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銜接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改善普通高中教學生態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普通高中育人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高度重視加強學校教學管理,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構建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努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關于規范高中教學管理

正如建議所指出的,受高考升學指揮棒影響,一些地方和學校還普遍存在搶趕教學進度、提前集中復習備考和過度使用教輔等突出問題。為加強引導和規范,教育部積極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了高中教學管理。

一是加強課程建設,著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2017年底,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首次凝練了學生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研制了學科學業質量標準,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增強了課程的選擇性,著力培養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努力促進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2020年,教育部對2017年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再次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在注重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同時,將勞動教育單獨列為必修課程,全面加強了勞動實踐育人。

二是規范教學管理,嚴格教學進度安排。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各地各校要嚴格依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學科課程,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和理化生實驗等課程。《指導意見》強調,要按照教學計劃循序漸進開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系統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要完善普通高中教學管理規范,落實市、縣監管責任,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嚴禁超課標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嚴禁組織有償補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并減少高中統考統測和日常考試,加強考試數據分析,認真做好反饋,引導改進教學。2020年下半年,教育部將召開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會議,對全面加強和改進中小學教學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積極推動各地加快出臺本地各學科教學管理基本要求。

三是深化考試招生改革,引導高中教育教學改革。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啟動高考綜合改革,探索建立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著力克服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問題。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份進入了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并在保送生、綜合評價招生、強基計劃、藝術體育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中積極參考使用綜合素質檔案,積極引導高中克服“分分計較”,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推動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創新試題形式,加強情境設計,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努力提高命題質量,引導高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克服機械訓練和反復刷題加重學生負擔。

二、關于加強課程教學監管

加強課程實施監測和日常教學監督管理是規范教學管理、落實教學基本要求的關鍵所在。教育部進一步明確了新課程實施監測辦法,并注重發揮教育督導工作在日常教學監管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強課程實施監測。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普通高中課程實施的領導和管理,建立國家、省兩級課程實施監測制度,健全課程建設和管理反饋改進機制。《指導意見》進一步強調,要完善學校課程管理,加強課程實施監測,落實校長主體責任,強化責任追究。目前,隨著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教育部正在同步委托專業機構組織專家研制課程實施監測指標體系,隨著新課程實施進展,將適時啟動監測工作。

二是加強日常教學監管。2013年9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辦法》,并啟動實施了掛牌督導。目前,全國各地已普遍建立起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教育督導部門為區域內的每所學校設置了責任督學,對學校進行經常性督導。責任督學的督導事項中,包括對中小學校“課程開設和課堂教學情況”開展經常性督導。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督促地方落實有關文件政策,加強對高中學校嚴格實施國家課程標準情況的日常督導,推動高中學校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關于加大新課程培訓

《指導意見》提出,各省(區、市)要結合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為確保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質量,《指導意見》特別強調,要組織開展國家級示范性培訓、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和中西部貧困地區專項培訓。2018年以來,教育部面向全國舉辦了6期新課程國家級示范性培訓,面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舉辦了2期新課程專項培訓,面向21個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的省份舉了4期國家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示范培訓,并部署各地組織開展了新課程新教材全員培訓。同時,還組織開發了國家級新課程新教材培訓視頻課程,免費提供各地使用,重點支持農村學校開展好全員培訓。2020年,教育部在全國遴選設立了一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和示范校,并依托示范區和示范校開展校長教師掛職交流和跟崗學習,重點加強對貧困地區和“縣中”的對口幫扶,充分發揮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已率先在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的19個省份啟動了示范區示范校建設工作,指導各區校認真研究制定了三年建設規劃和2020年工作方案,并將對口幫扶工作作為示范建設和工作評估重點內容,積極帶動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

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促進基礎教育內涵發展,將加強和改進教學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積極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嚴格規范教學管理,推進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3日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