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第五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創建工作總結會在澄邁開幕。來自教育部、科學技術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林草局等有關司局以及59個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代表參會,共同交流分享職成教育經驗,探討研究職成教育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第五批職成教育示范縣頒發匾牌
據了解,教育部等6部門把示范縣創建工作作為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抓手予以推進,農村人才共同培養工作機制初步形成,數字經濟服務農業農村發展成為新亮點。澄邁縣等59個單位獲評第5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創建合格單位。在會上,澄邁縣分享了創建農村職成教育示范縣的典型經驗。
以縣職校為龍頭 構建多級職成教育網絡體系
會上,澄邁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澄邁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全力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為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人才支撐。2019年至2020年,澄邁縣共落實職成教育資金1695.08萬元、社區教育經費244萬元。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工作已列入澄邁縣政府重點工作事項,全面推進新型農民職業技能、“村官班”、社區文化教育等“三農”人才培養工作,利用電視夜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平臺,抓好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目前,澄邁基本形成以縣職校為龍頭,省技師學院老城分校、健康職業技術學院位兩翼,鄉鎮、村(居)成人文化學校為基礎,研訓中心教研網等補充的多級職成教育網絡體系。
與此同時,通過成立澄邁縣青年創業協會、開展返鄉創業大學生扶持工作、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培養計劃等多項舉措,構建鼓勵人才創新創業體系,搭建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率先全省走出一條特色之路,并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返鄉創業試點單位”。近年來,共扶持返鄉創業大學生3000多名,拉動創業資金2億元,帶動解決就業5000多人,培養農村“領頭雁”671人。
開設本土特色專業 因地制宜
澄邁是“中國沉香之鄉”,根據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澄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于2015年開設了民族工藝品制作(沉香方向)專業。該專業為海南省特色中職專業,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沉香種植、沉香加工、沉香產品銷售、香道文化等沉香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在某一領域具有突出的特長并能開展集約化的生產經營工作,具有生產示范、技術推廣和協助本地農業勞動者解決生產經營實際問題的作用。此外,澄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加樂鎮效古沉香種植基地聯合成立了校外實踐基地,定期開展實地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實操能力,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和就業崗位。2018年,澄邁縣社區教育學院還與加樂鎮效古沉香種植基地聯合成立社區教育實踐基地,為廣大社區群眾認識了解沉香,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供新的平臺。
值得一提的還有咖啡專業。福山咖啡歷史悠久,是海南省著名特產,馳名國內外,也是澄邁的一張靚麗名片。為更好地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和學生創業,澄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于2015年調整設立咖啡生產與加工專業。至今咖啡專業學生共計158名,其中畢業生76名。該專業主要培養咖啡生產與加工、咖啡調制、咖啡館經營與管理及服務從事與咖啡業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和創業人才。
借助“候鳥”資源 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
澄邁是有著“??诤蠡▓@”之稱的富硒養生福地,生態環境獨特而優越,每年冬季吸引了內地大量“候鳥”來此置業養生,“候鳥”群體中包括了退休專家學者、企業高管、資深專業人員等,是近在眼前獨特而珍貴的人才資源寶庫。
為此,澄邁縣積極借助“候鳥”資源,發揮智“候鳥”效用,以社區教育為切入口,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助推澄邁職成教育發展。截至目前,該縣已引導各類專家成立如“老年大學”“養老協會”“社區學校”及“候鳥”合唱團等專業組織,吸引了3000余名“候鳥”參與;成立了人才工作聯絡站,發揮“候鳥”人才聯絡站的橋粱紐帶作用,通過“人才找人才”的方式,讓“候鳥”人才與社區、小區及社會組織積極溝通,建立溝通交流平臺,不斷吸收新的“候鳥”人才補充到信息庫;開展“候鳥”人才助力當地教展的系列社會工作。
隨后,江蘇省太倉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的代表分別進行交流發言,介紹各市縣職成教育發展工作及發展現狀,分享職成教育示范縣創建經驗。
與會人員在澄邁橋頭地瓜研究所、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館、澄邁大豐鎮才存共享農莊等10個考察點參觀考察
據了解,本次會議為期兩天,與會人員還前往澄邁橋頭地瓜研究所、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館、澄邁大豐鎮才存共享農莊、澄邁社區教育學院、澄邁椰島小城社區教育學校等參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