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要戴圍巾,但有幾個孩子會想到給爸爸媽媽織一條呢?
2020-12-17 08:57:58 來源:錢江晚報
1
聽新聞
近日,杭州市余杭中學一高中生在教室織圍巾的畫面被老師拍下。老師問圍巾是給誰織的,男孩害羞地說:“是給我媽。”這條溫暖的視頻,立刻被廣泛傳播。

“誰說生兒子沒有小棉襖穿”“真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孩子真有孝心”……網友們對這個小暖男稱贊不已。可以想象,媽媽收到兒子送的生日禮物時,會有多么高興。

這樁小事之所以能引發高度關注,除了男孩子織圍巾少見之外,更在于孩子對母親的深情,一針一線之間傾注了對媽媽的愛。

感恩父母師長的養育教誨,本是人倫常情。但在物質化、快節奏的年代,不少孩子身上卻缺失了這份溫暖。一些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以為父母的關愛天經地義,有的甚至因為被寵溺過度而動輒給父母臉色看,令人悲哀。相比之下,給媽媽織圍巾的小暖男則充滿暖暖的情義。

天冷了要戴圍巾,但有幾個孩子會想到給爸爸媽媽織一條呢?傳統觀念里,針線活是女人干的事,如今連女孩都很少干針線活,又有幾個男孩子會去織圍巾呢?

偶然背后,實則有其必然性。這樣的孩子能出現,一定與其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家庭方面,這個男孩會織圍巾,應該是從母親那兒學的,至少也是受到母親的影響。換句話說,這個愿意表達愛的男生,背后一定有一個愛他且和他相處良好的母親。

在學校方面,他應該在一個校風嚴謹、學風優良、倡導尊重學生的環境中求學,這樣的學校使學生在學業有成的基礎上,在價值觀方面也確立了正確的方向。若學校缺少對個體的尊重,當下高中生學業重時間緊,哪里會有這份篤定的心情來織一條圍巾,且這種“浪費時間”的事能被允許存在嗎?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過去,網友總調侃說:生女兒如得小棉襖,溫暖又貼心;生兒子則如皮夾克,穿著又硬又冷。現在,在羨慕別人家有這樣暖心的兒子的同時,為培養自家孩子的正確價值觀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吧。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