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的盲盒產品,可謂一波又一波,不斷收割著各類人群的“韭菜”。
最近,記者發(fā)現(xiàn),一種“文具盲盒”開始在不少小學生中流行。這種盲盒內的商品包括中性筆、橡皮擦、文具盲袋等。平均價格都在五元至數(shù)十元不等,一些可愛的設計和與動漫聯(lián)名的盲盒深受小學生喜歡。
有專家提醒,盲盒雖然有趣,但小學生消費盲盒產品,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表達友情的小禮物
“這不圣誕到了么,女兒就拉我去挑了兩支中性筆,帶圖案不同風格的那種。”
家住武昌的程女士說,她第一次見到文具盲盒。其實,最簡單的盲盒就是有密封包裝的中性筆,購買之前是禁止拆開的。“每個中性筆的外包裝一般各不相同,里面筆身印刷的圖也可能不一樣。”女兒準備一支留給自己,另一支則作為圣誕禮物贈送給班上的好朋友。
在南湖上班的孫先生介紹,家里上三年級的兒子,也經常和同學一起,買幾十塊錢的盲盒,相互交換使用。“文具盲盒現(xiàn)在就像電話手表一樣,是小朋友之間一種交朋友的工具。你送給我,我送給你。”
孫先生說,兒子和班上的同學平時買盲盒的時候最多的也是中性筆,因為價格最低,一支不到五元錢。兒子考試成績進步時,孫先生偶爾也會購買套裝文具盲盒給兒子做獎品。一套下來不超過百元,“挺實惠。”
不過,孫先生還是覺得,作為日常使用的中性筆等文具,五元甚至十元一支的盲盒還是貴了點,目前,市面上一元、兩元一支的普通中性筆就夠用了。
銷售種類系列繁多
在一些網購平臺,搜索文具盲盒,顯示有超過1000余條相關產品的信息。
某平臺最近銷售最多的單品,是一款售價十九元的文具福袋,在這個商品的主頁面,“為了保持神秘”,并沒有介紹福袋里裝的是什么東西。
不過,根據(jù)網友留下的購買評價,這文具福袋里裝的就是一些筆記本、便箋紙、貼紙、橡皮、鉛筆等物品。
雖然在網友的留言中,家里的孩子都挺喜歡的。但是不少買家還是覺得“不值”“有一支塑料感很強的筆”,還有買家留言“一堆筆、幾張賀卡,太坑了,不建議購買。”
昨日下午,在漢街一家禮品店內,記者也看到有不少文具盲盒售賣。而且都是晨光、得力大品牌和其它漫畫等IP聯(lián)名的產品。其中,僅僅是晨光的中性筆盲盒,就有林深不知處、與子成說、航海王黑金、錦鯉系列、櫻花祈愿系列等十多種。
這些聯(lián)名款色彩鮮艷、設計感強,一眼就能抓住小學生甚至年輕女孩的心理,銷售非常火爆。
“其實很多都是買來當禮物的,這種中性筆有些神秘感,也不貴。”店員告訴記者,整套購買的顧客非常少,一般都是一次買一兩支圖個新鮮或者拿來送人。
適度把玩提防陷阱
隨著盲盒文化的風靡,不少產品都入圈蹭起了熱度。
沒人要的快遞,被包裝成“快遞盲盒”,看中了這個隨機性,不少人下單購買想碰碰運氣,殊不知,這到底是真的沒人要的快遞還是賣家自己做的包裹拿來售賣,難以辨別。
圣誕、元旦來了,也有美妝品牌推出美妝盲盒,一盒數(shù)十個產品,購買之后才能拆開,留下足夠驚喜。
就連科普化石圈,也加入了盲盒的隊伍。在一些著名景點,一些手工商品在黏土里面放進小的方鼎、唐三彩等模型,硬化后,讓游客隨機選擇購買,之后通過“破土”的方式,讓里面的小物件露出真容,才知道你所購買的是什么。
當然,除了蹭熱度,不少產品開始通過盲盒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我增值”。
比如上述的文具盲盒,一支原本只售不到兩元的中性筆,通過包裝、聯(lián)名等方式,搖身一變,被賦予了濃重的文化色彩后,價格飆升到五元、十元,甚至更高。
有專家提醒,消費盲盒,一定要適可而止,特別是作為家長,應該監(jiān)督小朋友的消費行為,引導其理性購買盲盒等產品;同時,也要注意網絡上的一些“盲盒陷阱”,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