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黃陂區前川五小的孩子們來說,每個星期三是最輕松的一天。自2012年,學校將每周三定為全校“無作業日”,全校不留作業。校長吳瑞國介紹,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為此,黃陂區前川街第五小學提出了“讓孩子在陽光下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以陽光課程建設為起點,以陽光高效課堂為切入點,以陽光魅力教師的專業成長和陽光少年的快樂成長為重點,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明校園創建新路,并于近日獲評“湖北省文明校園”。
“陽光教育”培養學生自信開朗
“無作業日”不是無要求日,學生們不做作業,但要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課外書籍、參加體育運動、美術、書法、樂器等興趣活動,或者回家參與拖地、洗碗等勞動,“哪怕是在操場上跑跑跳跳,曬曬太陽”。
學校還將每周三定為“教學開放日”“辦學開放日”。每逢周三,各班在教室后面提供足夠的板凳,并把課程表提前送到家長手中,邀請他們走進課堂,與孩子和教師“零距離”接觸,親眼見證自己孩子在陽光高效課堂中成長的歷程。
前川五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教育理念、教學資源等實際情況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為每個學生培養兩項體育特長和一項藝術特長。他們開設田徑、乒乓球、足球、籃球、合唱、繪畫、拉丁舞等校本課程,編寫相關校本教材,把課程落實到專題教學和第二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參與熱情。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就將舞蹈課排在每個學生的課表上,無論男生女生,都要進舞蹈室“練功”。
到了三年級,舞蹈老師會留下有天賦、有興趣的學生組成舞蹈社團,為他們編排完整的節目。通過學習,學生們無論是坐姿、站姿,還是舉手投足,都開始有了舞蹈者特有的氣質。在各類興趣小組、才藝展示、體藝競技中,學生們開闊視野、磨練意志、提升能力、收獲成長。
“十子法”讓老師有幸福感獲得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校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在長期實踐中,學校探索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教育培養十子法”,即:舉旗子、搭臺子、壓擔子、給桃子、用繩子、揮鞭子、豎梯子、照鏡子、篩篩子、出點子。
據了解,十個方面各有特色、各有側重,搭建起教師發展的完整體系。例如舉旗子,學校將黨小組建在各年級、各學科上,實現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業務工作同布置、同落實、同檢查、同考評。搭臺子,努力營造濃厚的教師專業發展氛圍,并不斷為教師搭建成長的舞臺、專業發展的平臺;壓擔子,給不同層次的教師施加不同程度的壓力,讓他們勇挑重擔;給桃子,讓專業發展優秀和有進步的教師得到應得的獎勵,并將評價結果與評優評先等掛鉤。
“十子法”,極大地促進了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他們專業成長的內驅力得到增強,教師的尊嚴感、職業幸福感、專業發展成就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
實踐證明,陽光教育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還促進了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們在各自崗位上辛勤耕耘、樂于奉獻,持續傳遞正能量,有效培育了一大批“陽光少年”,促進德育工作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