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春節(jié)長假的最后一天 ,一年一度的朋友圈后備廂大賽又開始了
2021-02-18 11:17:07 來源:錢江晚報
1
聽新聞

昨天是春節(jié)長假的最后一天 ,一年一度的朋友圈后備廂大賽又開始了。

已經(jīng)回杭的你,這次都帶了什么回來?

有網(wǎng)友說,這場比賽每個人都是贏家,也有網(wǎng)友說,帶回去的是新的一年繼續(xù)努力的動力。這整車關(guān)愛,大概只能用“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孝敬父母”來報答了。

媽媽親手做的七雙棉鞋

讓她爆紅朋友圈

“這是我媽讓我?guī)Щ睾贾莸哪曦洝?rdquo;在杭州工作的范姑娘分享了媽媽給她做的七雙棉鞋。

四張拼起來的板凳上面,整整齊齊放著7雙顏色各異的手工棉拖鞋。范姑娘老家開化。也就是這張圖,她在朋友圈紅了。

昨天上午,她從老家出發(fā)趕回杭州上班。家里56歲的媽媽前一天晚上就鄭重地交給她7雙棉鞋。

范姑娘告訴錢報記者:“早上出發(fā)前,家里又給我準(zhǔn)備了很多吃的。”范姑娘說,爸媽因為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家里可以準(zhǔn)備的年貨不多。但是,長輩們還是準(zhǔn)備了比如山茶油、龍頂茶、氣糕干、番薯干,還去山上挖了點筍,鄰居家摘了青菜菜心。長輩要是沒出門打工,肯定還會給她備上豬肉啊,雞啊……

而讓范姑娘特別有感觸的是7雙棉鞋。

她說,媽媽是位棉鞋能手,做棉鞋動作很快:“即便如此,如果是按整天算,需要十幾天的工,如果是我媽休息時間做的,需要兩三個月。因為她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休息時間特別少。”

媽媽在金華打工,棉鞋的材料是她特意去附近小商品市場采購的:“鞋底啊,布料啊,海綿啊,毛線啊等等,都是我媽在金華買好帶回來的。做鞋底比較麻煩,要用刀割開,需要點力氣。”

范姑娘說,無論多大,晚輩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擔(dān)心我在外面太辛苦,擔(dān)心我不好好吃飯,擔(dān)心我受委屈沒處說。我媽還想讓我把后院她養(yǎng)的蘭花也帶回杭州,那些蘭花都開花了呢!可惜我在杭州沒院子。”

高鐵回杭的朋友

曬出了自己的行李箱

老家衢州的王現(xiàn),今年春節(jié)提早兩天從老家趕回杭州,避開了返程高峰,這次沒有堵在路上的他,滿滿的后備廂“都是自家產(chǎn)的土特產(chǎn)”。菜籽油、紅薯、青菜、南瓜……王現(xiàn)說,蔬菜都是老母親一大早去自家的菜地里采摘的,絕對的新鮮和純天然,“算上過年在家吃掉的,真的是一次搬空半個菜園子。”

“阿拉寧波人,一定要帶年糕和咸熗蟹。”程女士是前天從老家寧波返回杭州的,這次除了自己一家人以外,還帶著姐姐和侄兒一起:“后備廂一下子就顯得不夠用了,但是年糕和咸熗蟹是一定要帶的,年糕寓意年年高,咸熗蟹是我最喜歡吃的。”

程女士到家后,把東西一點一點整理出來,放進了冰箱:“我一開始以為這次因為車子空間有限,帶的東西不多,結(jié)果回來還是裝滿了一冰箱,很多都是我從小就喜歡吃的菜,爸媽早早就準(zhǔn)備好了。”

從金華啟程的朱先生也把后備廂塞滿了,“一箱哈密瓜、一箱土雞蛋、年糕、老母雞,還有點蔬菜。”再算上行李箱,連后座都裝滿了。

朱先生的愛人今年4月就到預(yù)產(chǎn)期了,這次家里人還準(zhǔn)備了待產(chǎn)包以及一些給新生兒用的東西,“這只老母雞是丈母娘年前就準(zhǔn)備好的,特地選山上飛的土雞,給我老婆補身體、補營養(yǎng)的。”

朱先生說,“爸媽為我們準(zhǔn)備東西就收拾了兩三個小時,只要有空間肯定都要帶回去。”

除了后備廂,不少坐高鐵回杭州的朋友,也曬出了自己帶回杭州的行李箱。

“太重了!”昨天早上,齊小姐在朋友圈“凡爾賽”了一下,母親讓她帶的東西太多了,“香腸、臘肉還有水果,一個行李箱都裝不下了。”齊小姐是江蘇人,當(dāng)天坐高鐵返回杭州。

“今年是我大學(xué)畢業(yè)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春節(jié),沒想到爸媽竟然準(zhǔn)備了這么多。”齊小姐說,從前天晚上開始,她就在和母親“討價還價”,“這個我媽說要帶,我說放不下了,當(dāng)天早上竟然還想讓我?guī)c家里的蔬菜回去。看來下次回家要準(zhǔn)備兩個行李箱了。”

而陳女士也帶回了滿滿一行李箱。“阿姨包的粽子、叔叔種的桔子、姑姑打的年糕,連媽媽摘的菜心都帶了一把。以前爸媽叫我?guī)裁炊枷訜@兩年,他們叫我?guī)裁矗叶脊怨允障隆P囊夂蛼炷睿俅蟮暮髠鋷惭b不下。有你們健健康康在家里牽掛著我,很幸福很感恩。”

曬著曬著突然想哭:還沒離開家就開始想家

這個話題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幫幫團欄目引發(fā)熱議。

網(wǎng)友們紛紛曬出回杭后備廂,紅薯、菜油、年糕、青菜、咸熗蟹……看著帶回杭州的滿滿的后備廂,曬著曬著突然想哭了:還沒離開家就開始想家。

是啊,后備廂里,裝的不僅僅是一菜一蔬一羹一魚一鴨,正如網(wǎng)友“康師傅”說的那樣:后備廂里裝滿了我的李煥英——媽媽的愛。

確實,這份沉甸甸的愛,也勾起了很多人的感慨。

網(wǎng)友“來回700公里的愛”:家有小學(xué)生和幼兒園小朋友,今年選擇了就地過年,年三十晚上真的心里空落落的,大年初一一大早,58歲的老爸和老媽開車帶了滿滿一車的好吃年味,驅(qū)車四個小時來杭州陪我們、陪外孫們過年。前天一早他們趕回去了,來回七百公里是親爸親媽的愛。每次回家來都是滿滿一車的東西,平常還會托巴士帶東西來。世上只有爹媽好。

網(wǎng)友“劉家牛肉湯館”:回家前的喜悅,回家后的無聊,離家前的不舍,離家后的想念,到底什么樣的終點,才配得上這一路的顛沛流離?

網(wǎng)友“Rulinqing”:媽媽跟著車走的時候,我哭了。每次要離家時,直到車子加速依然看到她凝望的眼神。

網(wǎng)友“狐貍Michelle”:同在杭州,相距老媽7公里不到,春節(jié)假期一家四口在媽媽家住了n天,吃空1個冰箱,撤退的這天,老媽也是追出來塞給我好多東西。

網(wǎng)友“公子蔣”:紹興人在杭州,返程時爹媽給準(zhǔn)備了醬鴨干菜還有各種進口水果,就怕我一個人舍不得買舍不得吃,不敢告訴他們平常的我,其實載歌載舞生活豐富多彩。回家就表現(xiàn)——哇!好好吃,哇!還是家里好的樣子。(記者 盛銳 黃偉芬)

責(zé)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