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武漢市實驗學校成立首個校園“護樹節”,該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們在創節儀式上宣讀護樹節宣言書、學習生態文明課程后,紛紛戴上白手套,拿起水桶,走出教學樓,分組開展護樹勞動。松土、施肥、澆水、培土、剪枝,同學們都忙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
發起為校園設立“護樹節”的正是該校高一(9)班的張元晨佳同學。她說,早在3月12日植樹節當天,學校多個班級的同學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主動在校園進行植樹種草勞動。鏟土、澆水、清理樹坑,在一番勞動過后,她開始了對植樹的深度思考。后來通過查閱資料,張元晨佳了解到多年來祖國在植樹造林方面的成果與貢獻,她隨即萌生了成立“護樹節”的想法。
“多年來,通過植樹,很多沙漠變成了綠洲。十年樹木,三分在種,七分在養。植樹造林也是久久為功的事業,養護樹木更是需要堅持不懈。學校一直以來對生態環保理念十分重視。我把想法告訴班主任后,學校最終采納了我的提議,并決定設立護樹節,在活動中號召大家承擔起少年應有的生態責任。”張元晨佳說。
于是,在該校3月15日校會上,學生代表張元晨佳同學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將3月19日設立為校園“護樹節”,號召大家積極學習生態知識,繼續參加護樹活動,爭當“護樹使者”。愛護校園,保護環境,攜手努力,共建美好校園。“3.19”則寓意著“綠水青山,久久為功”。
3月19日,武漢首個校園“護樹節”至此正式設立。該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紀先發介紹,學校一直以來十分注重生態環保課程教學,積極建設綠色校園、園林式學校。校園“護樹節”將成為新的校園文化流傳延續,“每年高三學生畢業時,將和新高一學生進行護樹‘交接’,希望讓同學們在活動中美化學校環境的同時,從自身做起,從身邊點滴做起,樹立綠色理念,增強環保意識,提高勞動技能,踐行生態責任,增強班級凝聚力,共建美好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