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英國社會和政府把培養社會閱讀風氣、提升兒童和青少年閱讀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并在學校教育的各個學段有所側重地推進閱讀教育。
早在1992年,英國圖書信托基金會(Booktrust UK)就面向學齡前兒童發起了“閱讀起跑線”(Booktrust Education Program)項目,一直以來項目都受到廣泛好評。2018年起,英國教育部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各地建立語言中心(English Hubs),為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生提供免費的支持性閱讀課程,并優先面向那些閱讀能力測評得分偏低的學生。
小學階段的閱讀課程主要指向兩個目標:單詞識讀和文本理解。低段學生偏向于掌握單詞識讀,閱讀材料多為童話故事和簡單的記敘文,戲劇表演是這一階段頗具特點的學習方法。高段學生則逐漸接觸短篇小說、詩歌、戲劇、神話等多種文學體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展關于文本結構、主題思想和核心情節的討論,并理解諸如修辭等基本的文學創作手法,“作品推薦人”活動是這一階段的特色活動之一。
中學階段的閱讀課程旨在發展學生的批評思維能力,同時以閱讀促進寫作能力。初中前半階段學生會閱讀英國古典文學作品、英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和世界經典著作的節選,其中莎士比亞經典戲劇和英國浪漫主義詩歌是必讀篇目。除了閱讀本身之外,課程也強調讓學生掌握基本文學常識。初中后半段則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作品的歷史文化背景,提出思辨性觀點和論據,并與其他文本進行批判性分析比較。
1997年英國曾發起“全國閱讀年”活動,將閱讀納入終身學習方案,目標是“建立滿是讀書人的國度”。通過立法和廣泛的動員,當前英國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英國教育部還特別組織專家按照學段特點研發適合遠程教育的教學材料以保障閱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