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算又添一批新生力量。前不久,2020-2021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總決賽在南方科技大學落下帷幕,暨南大學、清華大學分別獲得冠亞軍,ePrize計算挑戰獎和最高計算性能獎分別由清華大學和中山大學斬獲。這些脫穎而出的青年學子,未來有望成長為中國超算應用人才。
這是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組委會委員劉軍1年里最為激動的時刻之一。他說,ASC大賽歷經9年,從中國到亞洲,再到世界的規模升級,吸引全球近萬名大學生參與,這是一場世界級的超算人才培養競賽,每一次落幕都讓人感受了中國超算人才培養的希望。
2010年11月,我國第一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在全球TOP500組織發布的全球超算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此后,我國進入超算TOP500榜單的計算機數量大幅增長。收獲喜悅的同時,業內也有了一些追問:我們的超級計算機超一流,那么能否做出超一流的應用?
“雖然我們在硬件方面投入了很多,但在這些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應用和軟件,尤其是超算結合產業和科研創新的能力相對而言還很弱。”劉軍說。
包括他在內的多位業內專家判斷: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超算應用人才儲備的不足——超算研發人才具備相當實力,但在超算應用人才方面存在短板。
“超級計算機最重要的,不僅要做起來,更要用起來,要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起到驅動作用。”劉軍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ASC競賽發起人王恩東也打過一個比方,希望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一號、天河二號在內的中國超級計算機這些“好鞍”,能找到好的“千里馬”來駕馭,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投入到這個行業,為國家,為行業儲備一批人才。
科學家們把目光鎖定在了大學生身上,于是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漸漸浮出水面。此次大賽由亞洲超算協會、南方科技大學和浪潮集團聯合舉辦。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大賽平臺推動各國及地區間超算青年人才交流和培養,提升超算應用水平和研發能力,發揮超算的科技驅動力,促進科技與產業創新。”王恩東說,ASC競賽希望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們不斷擴大技術視野、豐富知識結構、珍視團隊精神、強化合作意識,讓他們成長為下一代計算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也表示,作為一個富有開放創新基因的國際性大學生超算賽事,ASC競賽將推動超算應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海洋科技等新興產業提供算力應用支持。
2021年這次大賽也具有它的特殊意義。王恩東說:“新冠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意識到,只有更廣泛的跨國跨地區協作與創新,才能更好地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超級計算機作為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重要工具,將會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這次決賽的賽題包括基于“中國天眼”FAST真實觀測數據搜索脈沖星、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參加英語考試、用經典計算機模擬不同量子算法解決實際應用,等等。
全球超級計算機排行榜TOP500發起人、美國工程院院士、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及田納西大學教授杰克·唐加拉說:“我參與過全球主要的大學生超算競賽,和國際同類競賽相比,ASC是最激烈的,也是最具挑戰性的超算競賽。參賽隊員要在短短5天內完成系統的組裝、調試以及比賽。”
這次奪冠的是暨南大學代表隊,代表隊指導老師、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光華說,超算、人工智能這些領域進展飛速,青年人才要提高自身的實力,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以應對新的挑戰,作為培養方也要加大對青年人才這種導向的激勵。
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主任工程師范靖告訴記者,在他所在的學校,許多學生自發組織了學生超算俱樂部,利用學校計算中心給予的計算資源支持,進行定期培訓、交流,超算后備人才發展迅速,讓人看到了超算應用的希望。
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接觸超算、愛上超算,杰克·唐加拉感慨,計算科學實際上就是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各種應用的融合,希望這些脫穎而出的青年大學生,可以充分體會這種融合,成長為下一代高性能計算科學家和工程師。 中國超算又添一批新生力量。前不久,2020-2021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總決賽在南方科技大學落下帷幕,暨南大學、清華大學分別獲得冠亞軍,ePrize計算挑戰獎和最高計算性能獎分別由清華大學和中山大學斬獲。這些脫穎而出的青年學子,未來有望成長為中國超算應用人才。
這是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組委會委員劉軍1年里最為激動的時刻之一。他說,ASC大賽歷經9年,從中國到亞洲,再到世界的規模升級,吸引全球近萬名大學生參與,這是一場世界級的超算人才培養競賽,每一次落幕都讓人感受了中國超算人才培養的希望。
2010年11月,我國第一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在全球TOP500組織發布的全球超算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此后,我國進入超算TOP500榜單的計算機數量大幅增長。收獲喜悅的同時,業內也有了一些追問:我們的超級計算機超一流,那么能否做出超一流的應用?
“雖然我們在硬件方面投入了很多,但在這些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應用和軟件,尤其是超算結合產業和科研創新的能力相對而言還很弱。”劉軍說。
包括他在內的多位業內專家判斷: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超算應用人才儲備的不足——超算研發人才具備相當實力,但在超算應用人才方面存在短板。
“超級計算機最重要的,不僅要做起來,更要用起來,要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起到驅動作用。”劉軍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ASC競賽發起人王恩東也打過一個比方,希望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一號、天河二號在內的中國超級計算機這些“好鞍”,能找到好的“千里馬”來駕馭,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投入到這個行業,為國家,為行業儲備一批人才。
科學家們把目光鎖定在了大學生身上,于是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漸漸浮出水面。此次大賽由亞洲超算協會、南方科技大學和浪潮集團聯合舉辦。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大賽平臺推動各國及地區間超算青年人才交流和培養,提升超算應用水平和研發能力,發揮超算的科技驅動力,促進科技與產業創新。”王恩東說,ASC競賽希望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們不斷擴大技術視野、豐富知識結構、珍視團隊精神、強化合作意識,讓他們成長為下一代計算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也表示,作為一個富有開放創新基因的國際性大學生超算賽事,ASC競賽將推動超算應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海洋科技等新興產業提供算力應用支持。
2021年這次大賽也具有它的特殊意義。王恩東說:“新冠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意識到,只有更廣泛的跨國跨地區協作與創新,才能更好地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超級計算機作為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重要工具,將會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這次決賽的賽題包括基于“中國天眼”FAST真實觀測數據搜索脈沖星、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參加英語考試、用經典計算機模擬不同量子算法解決實際應用,等等。
全球超級計算機排行榜TOP500發起人、美國工程院院士、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及田納西大學教授杰克·唐加拉說:“我參與過全球主要的大學生超算競賽,和國際同類競賽相比,ASC是最激烈的,也是最具挑戰性的超算競賽。參賽隊員要在短短5天內完成系統的組裝、調試以及比賽。”
這次奪冠的是暨南大學代表隊,代表隊指導老師、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光華說,超算、人工智能這些領域進展飛速,青年人才要提高自身的實力,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以應對新的挑戰,作為培養方也要加大對青年人才這種導向的激勵。
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主任工程師范靖告訴記者,在他所在的學校,許多學生自發組織了學生超算俱樂部,利用學校計算中心給予的計算資源支持,進行定期培訓、交流,超算后備人才發展迅速,讓人看到了超算應用的希望。
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接觸超算、愛上超算,杰克·唐加拉感慨,計算科學實際上就是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各種應用的融合,希望這些脫穎而出的青年大學生,可以充分體會這種融合,成長為下一代高性能計算科學家和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