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將個人融入祖國大發展中,做實做細“一人一策”動態管理工作
2021-06-01 08:41:58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引導學生將個人融入祖國大發展中

記者:作為具有行業特色的本科院校學生,在就業求職方面的優勢和短板是什么?

王棟梁(華北電力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優勢有以下三點,一是國民經濟蓬勃發展,國家對行業特色高校畢業生的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為畢業生創造了更多有吸引力的就業崗位。二是學校具有深厚的行業底蘊和學科積淀,畢業生在行業內認可度高。以華北電力大學為例,人才培養厚基礎、重實踐,因此不論是投身國企還是私企,學校畢業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廣受用人單位好評,也為畢業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三是具有行業特色學校的畢業生,對于行業認知程度高,知識儲備更匹配。學校與行業企業在科研、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層面都有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帶給學生更多理論學習和具體實踐的機會,畢業生對行業的薪酬水平、工作內容、職業發展有合理的預期和清晰的認知,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工作角色。

當然,具有行業特色的高校畢業生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聚焦和關注本行業企業,畢業后過于集中在同一個行業領域工作,就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這就要求我們引導畢業生把實現人生價值融入祖國大發展當中,到祖國各行各業建功立業。

需借助學校就業課、專業課教學等多種途徑

記者: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關鍵是什么?在解決這一問題過程中,學校作出了怎樣的探索?

王棟梁:在我看來,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成才理想和目標,探索職業規劃路徑和方式,完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儲備。解決好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借助學校的就業課、專業課教學、實習實踐和職業體驗等多種途徑、在不同的年級開展就業教育。

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生涯發展指導團隊的專業化建設,注重教師隊伍培養培訓,聯合企業開展相關大學生生涯指導服務,聘請企業高管和人資作為生涯指導導師,加強對授課教師的專題專項培訓,打造具有專業研究特長的就業指導名師。

二是建立大學生生涯發展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就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研究和指導。系統研究大學生生涯發展的方法、規律和特點,進一步改革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方式,形成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及時更新課程方案、教學大綱和授課內容,組織開展好集體備課和課程總結;

三是豐富職業教育資源,前置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培養過程。根據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加強與校外教育資源的合作,邀請校外學者、專家進行授課,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探索校內教育資源與網絡平臺的融合,開展“線上+線下”的生涯發展指導,提供全方位的生涯發展幫扶。

做實做細“一人一策”動態管理工作

記者:為了推動學生們更好地走向社會,學校推出了哪些舉措?

王棟梁:截至5月23日,2021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落實率優于去年同期,到國家重點行業領域、戰略性行業、新興產業、西部或基層地區就業的人數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華北電力大學建立學校、學院、班級就業工作體系,校級層面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學院層面成立由學院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各教研室、輔導員、班主任為成員的就業工作小組;班級設立就業委員,確保就業工作落實到位。

同時,學校統籌各部門及各學院的資源優勢,校內借助廣大教師、校友的社會資源,構建全員關注、全員參與、全員奉獻的就業工作局面;校外加強與人社局、地方政府的聯系,不斷推進與用人單位的深度合作,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此外,學校加強對就業大格局下任課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做好基層、國家重點行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政策解讀及崗位挖掘工作。廣泛選配就業引路人,繼續做實做細“一人一策”的動態管理工作。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