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中國代表團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目前暫列金牌榜的第一位。運動員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身影,引來眾多國人的關注和討論。本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69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8.7%受訪者關注中國代表團在東京奧運會上的表現,98.1%受訪者從運動健兒身上感到催人奮進的力量。00后運動員大放異彩、未來可期(70.0%)最令受訪者感到鼓舞。
受訪者中,男性占41.6%,女性占58.4%。00后占24.4%,90后占41.0%,80后占28.8%,70后占5.3%,其他占0.5%。
98.7%受訪者關注中國代表團在東京奧運會上的表現
況洋牟是一名體育生,在奧運會比賽中,他和朋友會相互告知比賽日程,準時看直播。“我關注女排、跆拳道、乒乓球、3V3女籃、200米蝶泳等比賽,因為這些項目對中國體育的影響力很大,而且我也比較喜歡”。
正在放暑假的本科生李鎧滃,從奧運會開始就一直關注比賽進程,他收看了很多比賽的實時轉播。在眾多項目中,李鎧滃更加關注中國隊在乒乓球、舉重兩個項目上的表現,“這兩個一直是中國的優勢項目,優秀不簡單,保持優秀更難”。
調查中,98.7%的受訪者關注中國代表團在東京奧運會上的表現。受訪者比較關注乒乓球(73.1%)、游泳(71.0%)、跳水(68.2%)、射擊(60.3%)等項目上中國代表團的表現。
碩士生李世雄很喜歡田徑、拳擊、馬術,在看奧運會時也會更加關注這幾個比賽項目。“印象最深刻的是蘇炳添在百米比賽上打破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進奧運會百米決賽的中國人。這不僅體現出這名32歲老將的堅持,更反映出我國田徑運動實力在逐步強大”。
某大學輔導員俞龍一直關注著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賽場上的表現,“有空就會看直播,趕不上直播會看回放,也會通過社交媒體刷實時戰績”。俞龍說,自己最關注中國代表團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舉重這些項目上的表現,因為這些項目是中國代表團的奪金熱門。
數據顯示,舉重(57.4%)、體操(55.0%)、羽毛球(45.6%)、排球(39.8%)、田徑(35.0%)也是受訪者關注較多的項目。此外還有擊劍(21.3%)、籃球(21.0%)、蹦床(19.3%)、藝術體操(18.4%)、三人籃球(18.3%)、射箭(15.6%)、足球(15.4%)、賽艇(12.7%)和水球(10.3%)等。
00后運動員大放異彩未來可期最令受訪者感到鼓舞
00后大學生劉欣怡一直在關注奧運會的進程,比賽中有很多時刻都讓她印象深刻,“比如楊倩射落首金,蘇炳添百米跑突破歷史等。印象深刻是因為深受感動,中國力量太強大了!”
這屆奧運會上,我國派出了很多00后運動員,劉欣怡覺得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堅韌與勇氣,很值得自己學習。
在北京上班的劉昕,最近經常會和同事、朋友聊奧運會賽程,她覺得在這屆奧運會上,有許多年輕小將表現很亮眼,“像跳水、射擊都有不少00后年輕運動員參賽,賽場上他們沉著應戰,下了場又恢復活潑可愛的一面。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年輕人的自信,即便面對強大的對手,依然穩定發揮,這種心理素質是很令人佩服的”。
在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留下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數據顯示,令自己備受鼓舞的地方,70.0%的受訪者認為是多位00后運動員大放異彩,未來可期;64.1%的受訪者選擇了年輕小將自信從容應戰,彰顯時代風采。
有兩個瞬間讓李鎧滃印象深刻,一是馬龍蟬聯乒乓男單冠軍,二是呂小軍取得舉重男子81公斤級冠軍。“作為37歲的老將,呂小軍拼盡全力舉起杠鈴的那一刻,我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對勝利的渴望和刻在骨子里的堅毅”。他覺得,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不僅在傳統優勢項目上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在其他領域也有值得慶祝的突破。
況洋牟說,在女子乒乓球單打中,孫穎莎對戰伊藤美誠的比賽讓自己印象深刻,“孫穎莎在第二局落后時連追多分,反超得非常精彩”。
數據顯示,永不言棄力挽狂瀾,多次上演“驚天逆轉”(60.0%),多項比賽破世界紀錄,展現絕對實力(54.3%),面對判罰爭議,嚴格遵守競賽要求,體現體育精神(49.5%),以及傳統優勢項目屢次奪金,延續競爭力(47.5%),也是讓受訪者深受鼓舞的地方。
“奧運‘四朝元老’鞏立姣獲得金牌時我深為感動。從練習鉛球到站上最高領獎臺,她用了21年。”俞龍說,這種懷有夢想不懈奮斗的精神,讓自己感佩。
調查中,帶傷帶病參賽,咬牙堅持奮勇爭先(40.1%),無論比賽結果,全力以赴不懈奮斗(34.4%)和非傳統優勢項目上取得突破,打出精氣神(30.9%)等,也讓受訪者備受鼓舞。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王宗平教授說,在本屆奧運會上,他感到最激動人心的場面有兩個,“一個是蘇炳添在100米半決賽上準備得非常充分,最終取得了9秒83的成績,創造了亞洲紀錄。第二個是石智勇的73公斤級舉重,他在挺舉第二次試舉時,裁判判他失敗,第三把時他把重量從192公斤加到了198公斤并成功舉起,這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
98.1%受訪者從運動健兒身上感到催人奮進的力量
調查中,9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從運動健兒身上感到了催人奮進的力量。
“運動員能夠站上奧運賽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劉昕在看奧運會比賽的同時,也看了一些運動員的訪談、紀錄片,從運動員身上感受到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很多運動要從幾歲就開始練,小小年紀要吃許多常人吃不了的苦,日復一日的訓練才成就了賽場上的精彩表現”。
王宗平說,本屆東京奧運會新增了攀巖、沖浪等項目,近幾年奧運會中新增的項目更加趨向大眾化。他認為這體現了運動項目與大眾生活的結合,同時也是發展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之間的結合點。“在大眾體育的發展上,這幾年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但仍然需要抓好青少年體育,提高青少年體質,讓體育成為青少年的生活”。
“按照人口比例來看,我們國家運動員的比例還比較低,但這不等于我們缺乏有運動天賦的人。”王宗平認為,要促進運動員的文化學習和體育運動的協調發展,發掘更多有運動才能的人,同時要加強運動項目的普及和推廣,營造更加積極的社會氛圍,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運動項目中。(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