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管理好校園安全的每一個變量 著力為學生織密織牢安全防護網
2021-09-01 10:59:14 來源:廣州日報
1
聽新聞

學校應配AED急救器材、“開校門”時間保障家長接送、課后托管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近日,《廣州市學校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交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三次會議審議,諸多保障校園安全的措施得到細化。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只有時刻管理好校園安全的每一個變量,才能解好校園安全這道難題。《草案》正是通過完善學校安全制度,增強對校園安全每一個變量的可控性,化解不確定性,著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織密織牢安全防護網。

細讀《草案》內容,可以發現兩大特色。其一,“全面開花”。當下校園安全工作面臨的種種現實問題,都能在《草案》中尋得“解答”。對于家長最為關切的安保問題,《草案》提出,“學校應當安裝與110接警平臺聯網的一鍵式報警裝置”“在學校的放學重點時段和重要路段,實行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高峰勤務機制”。對于越來越受重視的心理健康問題,《草案》規定,學校應當設置心理輔導室。

其二,力求長效。此前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一陣風”式治理于校園效果難以持續,還需著眼長遠,做好制度建設。針對校園欺凌問題,《草案》提出設置欺凌舉報專線,制定學生欺凌防治制度,成立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委員會;針對教職工管理,《草案》明確了教職工違法犯罪信息查詢制度。另外,《草案》還提到,學校應當建立多元化事故風險分擔機制,完善校方責任保險及附加無過失責任保險制度,并提倡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自愿為學生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制度設計好了,落實是關鍵。而落實,需要內外合力。“內”,即學校要“軟硬兼施”,勤練內功。一方面,以新要求為標準,重新審視學校各項硬件設施,該增加的增加,該調整的調整;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對教職工及學生的安全教育,幫助他們提升安全素養、學會自我保護。如配備AED急救器材后,學校不僅要組織培訓,教導如何使用,更要進行實戰演練;再如與建立學生欺凌防治制度相“配套”,學校還應不斷完善對學生的規則教育和生命教育,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學會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而“外”,不僅是指監管部門發力,亦指來自有關各方的助力。校園安全從來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于監管部門而言,要加強對學校日常監督,督促學校及時處置安全隱患,強化事前防范;于醫務工作者、法律界人士、心理工作者等專業人士而言,要更多地走進校園,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學校培訓有關人員,并給予學生專業引導;于家長而言,也要盡到監護責任,并通過家校合作等積極配合學校工作,為校園安全建言獻策,幫助學校不斷筑牢“安全防火墻”。總之,守護孩子們的安全,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胡俊)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