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獎”揭曉 華科大女教授成湖北唯一上榜者
2021-09-14 10:11:12 來源: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1
聽新聞

9月13日,第三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華中科技大學陳蓉教授是本次獲獎8名女性科研工作者之一,也是湖北唯一的獲獎者,她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獎金。

陳蓉現年43歲,研究方向圍繞著選擇性原子層沉積方法、納米顆粒改性、薄膜工藝與設備開發、柔性光電器件制備等展開。她2011年從硅谷回到光谷,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碩果累累。據悉,她既是行業的佼佼者,也是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高手。

毅然從硅谷回到光谷

“回到家鄉武漢,更有一種踏實的歸屬感和幸福感。”2011年,在美國硅谷求學工作十多年的陳蓉毅然回國,選擇加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作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科教基礎雄厚,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獨特的學科優勢和辦學風格,都十分吸引她。

“陳教授的父親是我們學院的院友,基于這個緣分,加上武漢的快速發展,陳教授就來了我們學院。”該校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高亮說,陳蓉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回國前擔任美國英特爾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回國后的陳蓉十分忙碌,除了聚焦科研,她還是省政協委員,積極為湖北發展建言獻策。2020年,陳蓉在省兩會首次開啟的“委員通道”上表示,科技工作者最美的誓言是報國。陳蓉在《關于打造產學研中心市場孵化器的建議》提案中建議依托武漢光谷,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建立湖北產學研中心市場孵化器,打造一套成熟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

陳蓉的研究方向圍繞著選擇性原子層沉積方法、納米顆粒改性、薄膜工藝與設備開發、柔性光電器件制備等。目前在這一領域,我國還面臨著被卡脖子的難題。

回國至今,陳蓉一直帶隊在這一領域探索。極目新聞記者查詢到數十篇關于她做科研的報道,足跡遍布海內外,她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青年科學家項目、湖北省創新群體等多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10年的科研探索中,陳蓉先后榮獲德州儀器微電子領域女性領袖獎、半導體研究協會Simon Karecki獎、中國僑界“創新人才”貢獻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金獎及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十余項國內外獎項。“陳蓉教授十分優秀,她年輕有為,從國外學成回國,能快速融入國內的學術氛圍,接受我們機械學院的STAR文化,做出頂天立地的工作。”該校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永安教授稱贊道。

陳蓉團隊的科研成果成功實現規模產業化,與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美國英特爾公司、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美國全譜激光、TCL集團、華星光電、無錫威孚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貴研鉑業等龍頭企業保持著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目前,課題組已與國家三維集成創新中心和部分芯片、存儲、顯示行業等高新科技企業開展了相關的合作研究。

華科大連續三年接力獲獎

據了解,“科學探索獎”于2018年設立,3年來共評選出150位獲獎人。湖北每年均有學者入選,華中科技大學年年榜上有名。2020年該校黃永安教授獲獎,2019年該校高亮教授獲獎。

“今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但陳教授科研實力十分強,此次入選是實至名歸。我們學院人才梯隊優秀,中青年教師都成長發展得較好。學院的科研氛圍也很好,大家一門心思做研究,努力拼搏。”高亮介紹。

陳蓉平時十分忙碌,她不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還是一個母親,卻能將生活和工作平衡得十分好。她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不斷探索,也鼓勵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是件幸福的事,希望同學們能在學校找到摯愛所在,并為此努力拼搏。”

這次獲獎后的獎金會怎么用?陳蓉表示,300萬元獎金不算小數目,這對青年科學家是充分的信任和激勵,“我應該會利用獎金來支持課題組創新創業,讓我們的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李碗容)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