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沂市蘭山區學前教育系統捷報頻傳:成為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流動兒童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實驗區,連線教育部進行經驗分享,在全國“安吉游戲”推廣計劃啟動會上作經驗介紹,為全省教研員研討會提供自主游戲觀摩現場……
蘭山區針對學前教育體量大、攤子大、發展不均衡等現實問題,著力推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課程改革,開展了“真游戲、真自主、真成長”的保教質量提升革命,推動區域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內涵發展,推進幼小科學銜接,探索出一條保教質量提升的“蘭山經驗”。
“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口號變成現實
“在幼兒園里培養女兒的學習興趣和習慣,
激發她的自主意識,是我最關注的。”蘭山區半程鎮中心幼兒園大班家長鮑廣麗這樣介紹自己的教育理念。
3年前,為女兒選擇一所稱心如意的幼兒園,成為鮑廣麗和丈夫感到最頭疼的事情。他們曾實地探訪多所幼兒園,最終選擇了半程鎮中心幼兒園。
“自從幼兒園實踐了自主游戲的理念后,我
們得到了很多家長的支持和認可。”該園園長陳廣亮說。其實,游戲就是學習。在游戲中,教師可以看到幼兒“最了不起”的創造能力、發現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2018年以來,和半程鎮中心幼兒園一樣,半程鎮任家莊幼兒園、宋王莊社區幼兒園也被選為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流動兒童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的試點園。這3所幼兒園涵蓋鎮中心園、村級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基礎條件都不是全區最好的,但有代表性。3年來,在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華愛華、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梁慧娟等專家的指導下,蘭山區堅持“讓孩子像孩子一樣成長”的信念,遵循“讓孩子有權利玩、有時間玩、有地方玩”的原則,將“自由、自主、自我管理”的游戲精神逐步貫穿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幼兒、教師、家長、幼兒園都在蛻變。宋王莊社區幼兒園園長劉霞在全國安吉游戲推廣計劃會上分享了經驗做法。
據了解,這3所試點園在放手游戲、發現兒童的過程中,秉承“一日生活皆課程”的大課程觀,教師給予幼兒最大限度的自由、最低程度的干預。教師觀察兒童行為,不只關注游戲和生活中的“哇”時刻,更關注尋常游戲和生活中每個不一樣的幼兒。
“在200余期的‘發現兒童,以兒童為師’專題教研中,我找到了專業成長路徑,不再急于教什么,而是先觀察。”半程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史順鳳說。蘭山區開創性地用“游戲視頻解讀”代替優質課評選,讓教師從“看見”游戲中真實的幼兒到“看懂”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展,再思考教與學。教師將教幼兒知識變為教幼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實施“3+5+100”專項行動分層保障自主游戲
“3所試點園在實踐中驗證以自主游戲為切
入點提升保教質量這條路是對的。”蘭山區教體局副局長邵冉說。于是,蘭山區積極擴大“戰果”,采取“領銜園+共建園”模式,實施“3+5+100”專項行動,分層推進自主游戲,即“重點打造3所項目試點園、著力提升5所市級跟隨園、帶動影響100所區級跟隨幼兒園”,實現重點突破、典型示范、全面鋪開。
一些民辦幼兒園對開展自主游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擔憂,比如生源問題、安全問題、師資隊伍問題等。區級跟隨園廟嶺幼兒園園長劉玉翔也不例外。在中心園觀摩幼兒游戲時,他看到幼兒在自主游戲中自然的笑容,察覺到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展現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神奇能力。“干!開展自主游戲!”劉玉翔暗自發誓。他將生均710元的補助費全部投在購買材料和教具上。結果出乎意料,部分幼兒從“不想上學”到“盼著上學”,再到自主游戲中展現出的成長的快樂,讓他覺得“值了”!
通過一次次的自主游戲觀摩、專家講座,該區100所區級跟隨園的園長、教師轉變了觀念,在自主游戲中開始放手,給予幼兒選擇的權利和游戲的空間。“放手了,就讓孩子這樣瞎玩嗎?老師干什么?”“不學習了?不發展了?”針對這些共性問題,蘭山區明確教師是改革創新的決定性因素,教研是提升教師素養的有效途徑,將區級專家團、以干代培、研訓一體作為以點帶面的重要抓手。
“教研方式的改革讓我受益匪淺,人人參與的氛圍讓每人都成為教研的主人!我不再向上面要答案。每次參加完區里的活動回來,我都思考基于本園如何去做。”從骨干教師成長為省特級教師的區直幼兒園教師吳桂蘭感慨道。蘭山區組建了區級專家團隊、骨干教師團隊兩支隊伍,以區域教研為主導,發揮幼兒園的教研主體作用,成立區級、中心園、幼兒園等多層次研修團隊,架構了從區到園、從園到每名教師的“層級式”研修組織,將各個層面的人員納入教研中并發揮各自的作用。通過區級導師團隊指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師徒結對、“一人一案”、跟崗學習等多種渠道,加強骨干教師在教學教研、個性專業成長等方面的素養提升。該區依托張永玲名師工作室,整合臨沂大學教育學院和蘭山區學前教育系統的教師成長資源,通過思想引領、課程打磨、案例賞析等方式,建立幼兒教師成長共同體。
為更好地發揮幼兒園的集群效應,做到資源共享,蘭山區將試點園、市級跟隨園確立為領銜園,劃分成8個手拉手教研片區,半程鎮中心幼兒園、任家莊幼兒園等8所試點園、市級跟隨園為片長。同時,將3所試點園之一的半程鎮任家莊幼兒園作為“教師成長孵化基地”,推廣自主游戲開展中取得的階段性經驗,先后開展涵蓋中心幼兒園園長、民辦園園長、骨干教師等群體,為期1個月、每期8人的“以干代培”式跟崗培訓,聚焦環材整改、家長工作、幼小銜接等內容,助推教師找到職業成長點、價值獲得感。
幼小銜接為自主游戲解除后顧之憂
“幼兒園只有和小學真正聯起手來,共同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才能把銜接的‘陡崖’變成‘緩坡’,把人為造成的‘鴻溝’變為‘橋梁’。”蘭山區教研室小學組主任王孝禮說。
為抹平幼小銜接的“高差”,該區成立了8對幼兒園、小學結對實踐聯誼共同體,明確雙向銜接觀,制定了聯研、聯動、聯學、聯宣、聯治等“五聯”行動方案,建立了教研室、學前辦、基教科、法宣科聯合辦公,教研室、學前辦、學校、幼兒園每月聚集一次的聯合教研制度,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
區直幼兒園與臨沂第二實驗小學是結對實踐聯誼共同體,小學與幼兒園教師相互觀摩學習并對教學問題進行了多次研討。為突破小學、幼兒園在教育方法、過程及教育組織形式方面存在的差異,蘭山區的幼兒園和小學在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兒童發展評價、一日活動安排、教育環境等方面推進改革,開展了“雙3月”過渡期、小學體驗日、小學游戲化課堂改革、創設相銜接的班級環境、幼小成長檔案傳遞、創新一年級教學評價方式、適當延長拼音學習時間等系列活動。北城小學專門研發了18課時的幼小銜接課程,用于幼兒進入小學前4周的教育教學。
“幼小銜接改革,家長不是旁觀者,應該做好同盟軍的工作。”蘭山區教體局學前辦主任郁萬明說。該區以學區為單位,組織小學、幼兒園的骨干教師聯合召開幼小銜接家長會,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危害性的宣講活動。幼兒園加強幼兒學習品質、行為習慣、各領域發展等情況的反饋,小學推動“零起點”教學,解決家長“不學怕不會”的困惑。
蘭山區將幼小銜接工作列為教育工作創新重點推進項目,建立獎懲機制,對走老路子、用老辦法的學校和幼兒園畫了“硬杠杠”并進行整改。在幼兒園辦園許可、年檢、普惠幼兒園認定中嚴格落實“小學化”行為“一票否決制”;在對小學的督導、評優樹先中,執行學科知識“非零起點”教學一票否決辦法。此外,該區還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班治理行動,初步形成了行政推動、教科研支持、幼兒園與小學雙向銜接、家長參與合力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局面。(李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