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自習室方興未艾 是學習型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
2021-10-19 10:12:33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當前,共享自習室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網絡自習室方興未艾。渴望知識、尋求進步的青年掀起了一場自我提升、自我充電的時尚風潮。在我看來,這與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過程有關,也是互聯網時代青年尋求新穎學習方式的結果。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構成了學習型社會的建立基礎。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人類要向著學習化社會前進。”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把學習型社會作為未來社會形態的構想和追求目標,也作為推進和實施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原則。當前,我國正處于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關鍵期,青年群體主動學習、不斷探索學習的新方法、新方式,無疑對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持。

當代青年群體中出現共享自習現象,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縮短,創新的速度不斷提高。面對目不暇接的發展變化,人們對于提高知識水平、開闊視野、提升自身素質的訴求,變得更為強烈和緊迫。同時,在校學生面臨就業壓力,職場青年面臨職業競爭,這些因素催促著青年人主動學習、不斷學習、實現自身突破,以在職業生涯中為自己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學習之路是艱難的,在獲得知識的道路上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精,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在這一過程中,青年人找到了緩解心理壓力的辦法,他們通過共享自習獲得“同道中人”的鼓勵和支持,通過網絡交往明確了自己的角色,獲得彼此激勵和共同奮斗的情感體驗。在我看來,這些青年人積極學習的姿態、尋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勁頭,能對整個社會形成良好學習風氣產生積極影響,值得肯定。

從某種角度來看,青年人青睞共享自習室,熱衷網絡自習,實際上是追求一種“學習的儀式感”。在一些學者看來,共享自習室借用了“共享”概念,但實際上還是傳統的租賃經濟模式,本質是將“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的儀式感”租賃給用戶。在20世紀80年代,付費自習室曾風靡日本、韓國等國家,那時的付費自習室大多面向學生群體。在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主人公成德善常去的自習室便是其中的一種。過去,不少學生跟我交流時,曾提出“想要那種每人一個小隔間、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的想法。短短幾年里,這種自習室在我們的各大城市里出現了,并且面向所有社會成員。我慶幸這些場所的出現,因為這意味著莘莘學子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后,還有很多地方能為他們提供一張安靜的書桌、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對一個人一生的學習之路來說,非常重要。

當然,有了學習的場所和氛圍,青年人更需注意培養和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去共享自習室,重點在“自習”,而不是“共享”。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忘了第一要務是把書讀進去、獲得真知識,否則那些“共享”的體驗僅僅滿足了共同學習的心理需求,而提升自己的效果會打折扣。去網絡自習室學習,重點也在“學習”,而不是網絡互動。醉心于看彈幕、與“學友”聊天,或用更多的時間觀看那些與自己無關的話題討論,會影響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狀態,直播自習的初衷便難以達成。

一些學者也提出建議,希望共享自習室這種新生的經濟形態能建立規范的行業標準,置于嚴格的監管之下。自習室需要有安全的設施、良好的通風環境、充足的個人空間,這對久坐桌前的學習者的身體健康很重要。同時,根據我們的實際觀察,一些網絡自習室里,有不少廣告商充斥其中,也會出現不少影響自習者學習的言論。給青年人一個安靜爽朗的網絡自習環境,還要依靠有關部門加強管理。

共享自習室和網絡自習,是學習型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它們能否繼續健康發展下去,為熱愛學習的青年提供良好的環境,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當代青年主動參與學習、追求自身進步、適應創新環境的姿態,能對他們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青年人不斷創新學習方式的做法,也將有利于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這讓我們更加相信,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有能力肩負未來發展的重任。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