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之后,孩子有了更多空余時間進行興趣培養。在“雙減”政策下,課內課外不再盯著“考考考”,不僅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同時也能使大家沉下心來,找到真正有利于孩子的發展方向。那么中小學興趣班如何選擇?家長最擔心什么問題?12月8日,山西晚報記者在太原進行了走訪。
一個月試聽了20多個興趣班
相較于學科類培訓班,興趣班在以前并不是大多數學生的“配置”。隨著應試教育的空間被擠壓,“加碼”素質教育成為家長們的一種新選擇。
自兒子上小學二年級以來,太原市民王女士已經開始對他的學習進行規劃。“雙減”消息落地后,王女士和丈夫討論了許久,最終達成共識。雖然課外輔導班不上了,但提升機會堅決不能丟,要從學科培訓轉戰興趣、技能培訓,理由是別的孩子都會繼續報班,自己家不報就是輸在起跑線上,加上自己小時候沒條件學這些,現在有條件肯定不能虧了孩子。而且多一個特長以后就多一個出路,可能以后還能參加比賽,為升學多一項選擇。
為了給兒子找到合適的課外興趣班,王女士近一個月的周末幾乎都在去試聽各種興趣班的路上,把居住周邊興趣班機構聚集的地方進行了一遍“地毯式試聽”,最后在20多個興趣班中鎖定了5個,包括籃球、小提琴、畫畫、編程和游泳。王女士說,音樂能讓孩子有更多才藝,對成長肯定沒壞處,體育和美育類的更不必說,以后甚至可能都是中考加分項。
王女士發現選定的幾個興趣班每個都無法割舍,可孩子時間有限。最終,她聽取了孩子的建議,選擇了籃球、畫畫和編程。“看看孩子學習的情況,如果不感興趣或者不適合,再選擇其他的。”王女士說。
不同家長選擇興趣班的初衷不同
“雙減”政策落地前,家長選擇非學科類培訓班主要是出于哪些考慮?在采訪中,超過六成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的興趣、特長是最為重要的。太原市民劉女士給9歲的兒子報了一個輪滑班,初衷是自家附近的輪滑班經常在室外帶著學生練習,兒子看到就說想學,出于孩子的興趣,劉女士就報了。而居住在小店區的何女士則是有著讓孩子培養一兩個特長的打算,因此在孩子5歲左右,就給孩子報了美術和舞蹈培訓班。
此外,有近四成的受訪家長認為非學科類培訓對孩子的發展有重要影響。80后家長武女士給孩子報過游泳、書法等項目,她認為游泳等體育項目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書法則可以培養孩子的耐性和專注力。劉女士也坦言,上輪滑班不僅讓孩子多運動、學了一項技能,也讓他認識了更多朋友,變得更加活潑開朗。
另外,升學需求也是一大影響,超三成的家長覺得,體育、美育等將逐步納入中考綜合評價體系。據了解,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長治市,在日前發布的《長治市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到,中考評價增大體育美育權重。在高中錄取總成績中,體育分值增加為70分;增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值50分,其中身體素質20分,藝術素養5分。
這或許成為一個風向標。為此,在相應政策的影響下,有家長開始從小抓孩子的興趣學習。謝女士在孩子3歲時就開始報非學科類培訓班,在她看來,孩子從小開始接觸、學習校外拓展內容,這都是為以后的中高考提前做準備,是必須的。所以謝女士平時會給孩子安排滿當當的課程,包括體育、手工、天文、書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不少家長處于“人云亦云”的狀態,跟風報班。曹女士在女兒學前階段就已經帶她去學習舞蹈、鋼琴等課程,她表示:“身邊的朋友也是這樣培養孩子的,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最擔心機構服務質量和師資水平
談及當前非學科類培訓領域的主要問題,不少家長反映,機構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和師資水平,是他們最擔心的。郭女士給女兒報了舞蹈和書法班,最近打算換更好的機構,但她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與以往相比,“雙減”后冒出了很多非學科類培訓班,讓她有點兒“挑花眼”。
居住在杏花嶺區的王先生在給女兒報班的過程中,發現當前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較為功利,比起提升教學質量,他們更喜歡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比如誘導家長孩子不斷考級、參加比賽等,讓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在里面。
與王先生不同,給女兒報了舞蹈班的劉女士卻覺得,培訓機構會拖課時。“比如一些簡單的動作其實一節課可以教完,但他們會用三四節課去上,說是鞏固基礎,一年下來依舊在學簡單的基本功,也不考級。”劉女士說,家長提出意見,機構就會說小孩未必接受得了如此快的進度,希望家長繼續繳下一年的費用。
這些家長并不是個例,采訪中,絕大多數家長都和他們有同樣的擔憂。師資水平、課程質量低和機構整體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可以說是家長在選擇興趣班時最擔心的。
如何選擇正規且專業的興趣班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為孩子選擇興趣班可謂煞費苦心。記者采訪了太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為家長送上5點建議。
一是看是否具備辦學資質。正規的培訓機構應具有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有符合要求的辦學場所、師資等條件,學校名稱、法人、辦學地址、辦學內容和形式等應與批準證照登記相符。
二是看招生廣告是否存在虛假宣傳。藝術類、體育類的學習一定是長期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也是這個道理。而成體系的教材,具有階梯性,也會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設置不同的作品和難度。有的學校今天學這本教材,明天學那本,更有甚者用的不是教材,是各種材料拼湊的給孩子上課,希望家長在這方面可以多考量一下。
三是看培訓學校的質量和信譽。選擇培訓機構首先要考察教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特色等。尤其是師資這一點,專業的師資隊伍是培訓機構辦學的根本。優秀的培訓老師靠的是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多年的從業經驗。建議家長盡量帶孩子到培訓機構體驗一下試聽課。
四是看收費、退費是否規范。一定要選擇具備正規辦學資質的學校,擁有透明公開的價格體系,具備完善且合理的退費方案。
五是看培訓場所是否有安全保障。為孩子選擇學校一定要注重安全性,要看該培訓機構是否有完善的教學設施,安全的周邊環境,合理的門衛安保人員設置。建議家長盡量到培訓機構進行實地考察。
歸根結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好的助燃劑。教育改革的目標是給孩子松綁,真正回歸到對人的尊重和人的發展上。因此在“雙減”政策之下,選擇課外班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回歸到每個孩子身上,讓他們樂學、愛學、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