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研,生長價值;聚焦課堂,培養能力。2021年12月6日,大邑縣北街小學開展了第16屆情趣教育科研周數學專題日活動,活動圍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質效”展開。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成都市第一教育聯盟大邑縣北街小學共同體、北小名校集團、松潘小學的領導和老師們。
據了解,本次活動包含五個環節:信息技術組劉喜望老師作信息技術培訓;北小卓喜老師和泡小大邑分校伏娟老師呈現兩堂課例;執教教師就本堂課例作教學設計解說和課后反思;各年級教師交流并點評;縣教研室領導作指導與總結。
課例展示——卓喜《分數的初步認識》
課上,卓老師通過創設分食物的教學情境,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發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在活動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各部分名稱以及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在闖關活動中,作業設計層層遞進,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里鞏固新知,做到了寓教于樂。
課例展示——伏娟《溫度》
伏老師通過游戲引入課題“溫度”,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整個教學設計都利用多媒體創設不同情境圖,讓學生明確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所具有的意義,領悟出零度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在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中讓學生多學、多思、多行,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回顧與思考
卓老師思考:在實際生活的情境下,引出分數的概念,并通過說一說、想一想、涂一涂等方式充分認識和理解分數,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伏老師思考: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拓展,比如介紹溫度計的種類、功能、使用原理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是溫度。在練習中增加“小小播音員”環節,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點評與建議
各年級組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評價能力、課堂組織能力、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整合能力等方面進行詳細點評,發言教師肯定了兩位老師的優點,同時也對兩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指導與總結
教研室蔣燕老師就本次活動作指導與總結。老師們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對學生學情進行研究;思考“學生在哪里?學生要到哪里去?怎么去?”這三個問題;把教學之路走實了,就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在練習中節約時間。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本次教育科研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推進了年輕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堂是教學質量的生命線,本次活動中,老師們在聽課中學習經驗,在評課中找出問題,在反思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課堂質效,促進課堂改革,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張紅)
大邑縣北街小學,第16屆情趣教育科研周數學專題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