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趙婧,女,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上街區外國語小學數學老師。從教以來,她所撰寫的論文多次獲得省市級獎勵;2007年9月執教的《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獲上街區一等獎;2008年9月執教的《面積和面積單位》獲得鄭州市三等獎;2008年11月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獲上街區觀摩課一等獎。2009年被評為上街區優秀班主任,2010年被評為鄭州市骨干教師。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趙婧老師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動性,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工作中,她責任心強,服從領導的分工,積極做好本職工作,并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廣泛汲取各種教育教學知識,形成廣博的知識結構。二十多年來,她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教育教學成績顯著。
為了深入淺出的上好每堂課,趙老師在教學工作方面,優化教學方法。按常規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各項工作,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教學中擅長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欲望,使學生從情感、思維和行為上主動參與學習;在培養學生形象和抽象、分析和綜合思維能力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求新、求異、聚合、發散等創新學習活動所要求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她要求學生先要認真審題,邊審題邊思考:“題抄對了沒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簡算?”計算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一步一回頭,進行自覺檢驗。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做錯了題,及時要求學生糾正,自覺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防止再錯,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平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必須寫得清楚工整、規范,作業做完后,要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端正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培養獨立思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針對部分學生缺乏自覺性,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甚至有的學生不交作業等個性問題,她逐一分析,并和學生進行課下認知交流,共同查找原因制定計劃,給予適時鼓勵,使每個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潛能,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從而徹底消除孩子們在經歷了一兩次失敗和挫折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形成“自己腦子笨”這種潛意識。她所教的有些學生基礎比較差,學習數學很吃力,多次測驗都沒有及格過,主要是對數學產生了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她有意識地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分層次為他們提供發言機會,讓他們到黑板上做題,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同時對他們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她都給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逐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這樣一來他們也體會到學好數學的成就感,學習成績也不斷穩步提高。
作為教師,自己的知識千萬不能只比學生快一課時,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因此趙老師積極參加各種教師培訓,在工作中,她虛心向同志們學習,團結協作,教學相長。業余時間總是和同志們交流教學心得,研究教學,取長補短;同時帶領其他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開展授課新方式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課堂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教與學成為一種互動的關系,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合作的伙伴,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她力爭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讓學生覺得老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小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充滿著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簡單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挖掘了潛力,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數學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教育的真諦在于愛。作為一名骨干教師,她把整個身心都融進了教育事業,把全部愛心獻給每一個學生,做到不偏愛優生,也不歧視任何一個差生。她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主旨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地度過在學校的每一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愛一個孩子容易,愛全體孩子難”。孩子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她愛那些積極向上的孩子,同時,她更愛那些“弱勢”孩子。班上,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他們的思想上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幼小的心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傷,對于這些孩子,她經常找他們談心,讓他們能安下心來學習,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孩子是懂感情的。當她將自己的愛無私的傾瀉在他們身上時,他們回報她的是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小孩子生性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差,他們經常會在無意中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而對于他們的錯誤,她對他們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寬容之心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她告訴孩子們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悔改。她經常與孩子們聊天,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強化。對于他們的進步,她都會表揚,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她的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鼓勵的手勢,一個肯定的微笑,都會使孩子前進的動力,因為孩子已經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快樂與希望之中了。她對孩子也是嚴厲的。作為班主任,她經常告誡孩子,學習優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好好做人,讓孩子學會做人,是為人師表傳道受業解惑的重點。作為班主任,她對自己更是嚴格要求。她時刻注重言傳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她必須做到,每月每天,她都用愛感化孩子的心靈,用寬容的心對待孩子的過失,用期待的心對待孩子的進步,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孩子的閃光點,她感受到孩子的快樂,她也快樂!
風雨兼程二十多年,回首過去,忙忙碌碌中四季輪回;風風雨雨中歲月流金。這二十多年以來,趙老師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但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榮譽,她默默微笑著,不居功自傲,仍然嚴格要求自己;面對失敗,她毫不氣餒,迎難而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無私奉獻著,辛勤探索著,她將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孩子的熱愛,在教育這片熱土上耕耘不輟,奮斗不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猶在耳!她深感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與光榮,成績屬于過去,未來屬于自己,她唯有勇于進取不斷創新,才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通訊員 雷君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