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聞:視頻解讀義務教育日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
2022-08-26 09:33:27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
聽新聞

教育部近日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于今年秋季學期正式施行。新修訂的日語課程標準有哪些要求,日語課教什么怎么教?教育小新給您一一解讀。


(資料圖)

一、課程性質

日語是日本的官方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較多的語言之一。

義務教育日語課程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與綜合性的特征。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日語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學習,提升思辨能力,了解日本及其他國家文化,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二、課程理念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突出育人導向;

2.注重課程適應性;

3.體現課程時代性;

4.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5.堅持發展性評價。

三、課程目標

日語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

學生通過日語課程的學習,逐步獲得日語的理解與表達能力,提升思辨能力,培養尊重與包容人類文化多樣性的意識,促進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以及能夠開展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人。

四、課程內容

日語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文化理解、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個課程要素組成,各要素相互交織、有機融合。

主題是日語課程內容的核心,在課程內容六要素中處于引領地位,具有跨學科的特征,統領教材編寫、教學設計中的語篇選取、情境創設與任務設計;

語篇是日語課程內容載體,承載了語言知識、文化信息、情感態度及思維方式等。

文化理解是培養“文化意識”的重要基礎。

語言知識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是語言技能形成的前提。

語言技能是“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

學習策略是“學習能力”形成的重要支撐,貫穿于主題、語篇、文化理解、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等日語課程學習的全過程。

五、課程實施

日語課程倡導通過“日語實踐活動”組織課程內容與學習過程。

課程實施要遵循主題為引領、情境為依托、語篇為載體、任務為驅動四個原則,要通過理解與梳理、表達與交流、探索與建構三個路勁,有機融入日語課程內容的主題、語篇、文化理解、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學校策略等六要素,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這里,教育小新給老師們三個方面的教學建議:

第一,“日語實踐活動”原則與路徑。

小貼士1:

老師們要基于四個原則,在日語實踐活動的思路設計教學時應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要注意改變單純體現語言知識而缺少生活基礎的教學內容。同時,要讓學生通過日語語篇獲取和分析信息;運用日語 完成口頭或書面的語言交際過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二,“日語實踐活動”實施建議。

小貼士2:

一是要基于“日語實踐活動”確定教學目標,老師們要關注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與思維品質的養成。

二是要圍繞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老師們要基于教學目標精心篩選、研讀語篇,設計情境與任務,以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為基礎,加強日語學習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三是要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的設計要基于學情和認知差異,確定合理的學習進度,既要為學生提供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也要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四是要基于情境開展評價。老師們在設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考慮評價的實施,確保“教—學—評”的一致,確保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可操作、可評價。

第三,以“日語實踐活動”為思路的學習活動設計示例。

小貼士3: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調整任務的數量、順序及難度,確定線上與線下、課前與課后具體的學習內容及時間分配。

比如圍繞“傳統節日”這一主題,結合美術課的活動安排,以探討中國端午節對日本兒童節的影響為情境,通過制作或繪畫日本兒童節懸掛的鯉魚旗,查找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完成展板制作或基于網絡平臺的成果展示。

標簽: 視頻解讀義務教育日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