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中一學生將面臨“新中考”!
今年9月,綿陽市教育出臺了《綿陽市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新中考”招生錄取模式可以概括為:“一依據、一參考”,依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新方案與目前我市實施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案相比,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考錄取計分科目和分值、中考志愿填報、招生管理規范等方面內容均有變化。
變化一:所有科目全覆蓋,共15門
此次新方案,將初中畢業、高中招生“兩考”統一規范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作為認定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程度及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依據。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案將《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5年修訂)》所設立的15門科目全部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
根據學科特點,學業水平考試分為考試、考查、考核三種方式。
語文、數學、英語(含聽說能力)、科學(物理、化學)、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歷史,開卷考試)、生物和地理。
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技能。
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新方案對于考試內容、時間等也作出明確要求。
變化二: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根據新方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衡量初中畢業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的依據,也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參考。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起,按照《綿陽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進行評價,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變化三:中考總分調整為900分
此次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考錄取計分科目和分值的變化。
2020年起,中考滿分為900分(不含加減分),錄取計分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含聽說能力)、科學(物理、化學)、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歷史)、生物和地理、藝術、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技能。所有科目以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依據,按不同的系數折算成中考錄取分數。
與現行政策相比,具體有以下變化:
變化四:中考志愿填報有變化
2018年起,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市內招生實行統一填報志愿。這意味著民辦普通高中市內招生同公辦普通高中一樣,由全市統一組織,不再單獨招生。
志愿填報時間
2018—2020年實行考前填報志愿,原則上在4月進行;
2021年起(即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起)實行考后填報志愿,與高考保持一致。
志愿批次
普通高中志愿分為五個批次,每個批次只能選擇1所學校填報,最多可填報5個志愿(包括民辦普通高中)。
變化五:招生管理更加嚴格規范
新方案從招生計劃、志愿填報、招生行為、學籍管理、招生收費等方面對我市招生管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招生均實行計劃管理。堅持和完善優質公辦普通高中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到初中學校制度,將省級示范性公辦普通高中招生計劃以50%以上的比例分配到初中學校,并向農村初中、民族地區初中、城市薄弱初中適當傾斜。
新方案明確要求,考生及家長應慎重填報志愿,尊重志愿,履行志愿。
考生所填報的普通高中志愿一經錄取,其學籍只能注冊到錄取學校,不得更改錄取學校到其他學校就讀;普通高中學校(包括民辦學校)也不得擅自接收已被其他學校按志愿錄取了的學生。市教育和體育局將嚴格按錄取結果注冊學籍,實現錄取與學籍注冊無縫銜接(錄取即生成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