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信息技術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0-12-17 15:30:27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1
聽新聞

12月16日,教育部在答復《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利用5G技術促進教育公平的提案》中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積極推進智能教育發展,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智能教育發展頂層設計方面

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將學生信息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將信息技術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人工智能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

2017年新修訂《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明確在課程中設置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設計了人工智能相關主題活動。目前,小學科學、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等已將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內容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

2018年,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高校教師參與中小學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及相關研究工作。截至目前,人工智能專業布點數215個。

2020年,印發《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提出聚焦智能科技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重點在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考生的招生模式。

人工智能教育師資培訓方面

2019年,印發《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2019〕1號),提出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重點,創新機制建設教師信息素養培訓資源,積極引入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支持的實物情景和實訓操作等培訓資源。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師〔2020〕5號),提出深化師范生培養課程改革,優化人工智能應用等教育技術課程,把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師范生基本功培養。

教育部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開展智能教育研究,完善《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方案》,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強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智能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