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不聊了,考完試再嘮!”
“不玩了不玩了,我去備考資料了”
“明天上課又要隨堂考”
這些透著無奈的話語你一定不陌生,不管你是“禿頭”的學生黨,還是新時代的打工人,一定被各種考試虐過!
舉個例子,除了每學期的專業課考試,一些學校規定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過不了同樣拿不到學位證。
更別說還有師范專業必考的教師資格證,會計專業逃不開的會計證,這些“專業特色”早已把人“吃得死死的”。
如果必要的考試是專長還好,若恰好是自己的短板,著實令人頭禿。但其中最苦最難的,恐怕是萌萌這類人了。
考試周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來自中青校媒
原本以為大學讀的是漢語言文學,終于可以擺脫英語的桎梏了,可萌萌終究是“太年輕”,過不了CET-4的及格線,連業都畢不了。
也許CET-4在很多同學眼中都是“小菜一碟”的存在,但萌萌偏偏對英語特別不感冒。這次,是她第二次“奮”戰英語四級,但第二天就要考試的萌萌卻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我明天要不要去考試呢?太糾結了。”
深知這一年中沒有好好學習英語、英語水平只會退不會進的萌萌早就明白此行的結果,但是內心對“過線”的渴望又讓她產生“也許能過”的錯覺,萌萌的心理活動漸漸變成了對結果的懷疑,在“過”與“不過”間反復橫跳。
很久沒有睡眠障礙的萌萌,這天晚上失眠了。不知道最終的結果如何,只記得四級成績公布的那天,一向喜歡分享喜悅的她沒有發朋友圈。
不過,我相信如果下一次考試前萌萌有所準備,她焦慮的點一定會進階到嵐嵐的版本。
某大專三年級的嵐嵐現在已經是一名準應屆畢業生了,為了尋找更多的可能,她毅然決然給自己選擇了專升本的道路。
專升本一旦成功,就意味著嵐嵐在三年??频膶W習基礎上,還需要花費兩年學習時間,來獲取本科學位。但她說“就算總時長要多一年,我也覺得值得”,她是鐵了心的。
考試在明年三月,但嵐嵐已經陷入焦慮。下個月就要填報的志愿讓她想破了腦袋,她期盼著最后能夠升入自己理想的本科院校,但又怕自己夠不上“第一志愿”。
為了這個考試嵐嵐付出了很多努力,已經備考幾個月的她,寒假也打算留在學校繼續學習。
但就像很多研友一樣,在考研前的一兩個月也會產生焦慮情緒,害怕自己“不行”,假想如果得到最壞的結果怎么辦。
不得不說,在影響情緒方面,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考試總有些相似之處。
但焦慮并不能給我們幫助,冷靜下來,把焦慮當成考試的一部分,攻克他,才能提交一份完美答卷。未來也許無法把握,但我們可以把握當下的自己。
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將近兩年之久,潘潘終于等來了發展黨員的機會。
潘潘記憶力特別好,舍友備考文學理論花了2天時間,潘潘一晚上就能把相關知識熟記于心。
大概知道自己記憶力還算不錯,加之本身對黨史比較熟悉,對于這次黨校結業考試,潘潘也是不慌不忙。
但朋友發來的一條消息讓潘潘陷入了焦慮,“剛把老師下午新發的50個知識點背完。”潘潘覺得朋友這么認真,反觀自己,真的需要加把勁了,當下潘潘就開始背誦,并暗自下定決心要考過對方。
在背得爛熟于心之后,潘潘對黨校結業考試的焦慮感就消失了,信心滿滿地進入了考場,果不其然,考試十分順利。
事后,潘潘向朋友吐露了心聲:“真的要謝謝你之前給我的緊迫感,如果當初我沒有那么努力背,今天答題一定不能這么順利。”
盡管潘潘的話聽起來有點“吸引仇恨”,但peer pressure有時還真挺有效!這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不少同學反饋疫情期間聽網課竟然比平時更認真,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擔心跟不上其他同學。
很多具有一定競爭性的考試,考前的煎熬也來自于強大的競爭對手,但如果像潘潘那樣把壓力轉換成動力,等到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焦慮就會煙消云散了。
不同的人在面對不同考試的時候,都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感,但如何將焦慮化為動力,這件事值得我們思考。
你呢?每次考試前有多煎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