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前謀劃、組織協調到細節設計,深圳做完了自己的試卷,在“平安高考”“公平高考”“誠信高考”“暖心高考”和“健康高考”幾個得分點上都收獲滿滿,證明了這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文明水平。
6月7日至9日,高考。深圳4.58萬人走進考場,參加了自己的人生大考。與此同時,組織實施高考各項工作也成為這座城市面臨的一次大考。
近期,廣東經受新一波疫情的影響,整個社會都被動員起來積極抗疫。避免聚集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可高考的嚴肅性又要求必須聚集考生嚴密監考。因此,如何精心謀劃防疫措施,確保“不因疫情影響高考,不因高考引發疫情”,考驗著深圳的治理能力。
面臨大考,深圳和參加高考的學子們一樣,精心備考,冷靜答題,有針對性地制定了高考疫情防控方案和考務組織方案,全力保障廣大考生和涉考人員生命健康安全,最終確保了高考平穩順利進行。
全市10區設48個考點,正式考場1664間,備用隔離考場138間。在考前,深圳就對全部考場進行了標準化建設,做到考場空調、高清視頻監控、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系統、通信設備監測及屏蔽、網絡信息點互聯互通、極端天氣應急預案、保密室試卷分科入柜7個“百分百”,確保考試過程安全。
4.58萬學子參加高考,數千名考務人員參與考試工作。他們的健康是此次大考的另一道“難題”。為此,深圳對全體考生和考務人員實施考前14天100%連續健康監測,100%出具考前7天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考務人員還要完成100%接種疫苗。全市所有考點增設防疫副主考,并配備衛生防疫人員。
除了這些,深圳為這場大考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各區各職能部門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強保障為高考保駕護航,各級教育、宣傳、保密、環保、交通、衛生、市場監管、公安、水務、城管、氣象、軌道辦、信息、無線電管理、供電、通信、消防等部門按照專項保障方案,全力為考生提供最優質服務,保證考試安全和公平公正。各考點針對這個季節常見的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搭建雨棚,設置安全標示牌,準備好雨傘、毛巾、校服等備用物品。
3天的高考里,我們當然也會看到很多熟悉的“新聞”:有交警鐵騎飛馳送考的,有證件遺忘緊急取回的,有笑著走出考場的陽光學子……
2021年,一場高考,兩張試卷。
從提前謀劃、組織協調到細節設計,深圳做完了自己的試卷,在“平安高考”“公平高考”“誠信高考”“暖心高考”和“健康高考”幾個得分點上都收獲滿滿,證明了這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文明水平。
對于4.58萬名考生來說,大考落下帷幕,事情還有不少。今年是廣東省高考改革第一年,不僅考試時間、科目有較大變化,志愿填報和錄取方式也有不小調整,選學校、選專業是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
一年又一年,我們眼見著一屆又一屆學子走進高考考場,為了夢想奮力拼搏。一代又一代,深圳眼見著一批又一批建設者來到南國海濱,為了特區發展揮灑汗水和智慧。對大多數剛剛成年的考生而言,人生正在起步,未來有著無限可能。對于剛剛走過不惑之年的特區而言,“雙區建設”“雙區驅動”風聲激蕩,未來圖景必將更加壯麗。(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