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1078萬人參加高考,考生人數已連續三年破千萬。中國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充分保障了大家的就學權利。2020年,僅從報名人數與招生人數看,高考的錄取率已經超過了90%。人們關注高考,是因為高考這種形式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上仍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盡管這些年國家對高考進行過多次改革與完善,但考試這種基本形式,一如既往。
十年寒窗苦讀,可謂“三更燈火五更雞”,勤奮學習,使莘莘學子積累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通過高考,除了考驗自己的積累,還可以洞悉體悟一個真諦,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深切感受奮斗的價值。但凡平素刻苦勤奮、學習用功,心無旁騖、聚精會神,付出了更多努力的考生,一般都會得到較好的回報。這就啟示我們,時刻要有拼搏之心、奮斗激情。
高考作為一種評價手段,是整個教育評價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升入高等學府的關鍵考試,更對整個基礎教育的理念思路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正是為了扭轉過往因瞄準高考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如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和成長需求,只重視知識灌輸忽視了創新創造能力培養,高考改革才會不斷推進,不斷推出新舉措。
高考不僅是一場考試,它檢驗寒窗苦讀的效果、教育改革的成果,更考驗著家長與社會的態度、認知和理念。高考是一次校準,需要祛除功利化傾向,讓興趣愛好成為引領學生素質提升的動力。讓學習回歸本源,存乎志,良于行,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不計較眼前得失,方能有所成就。
生活有萬千通途,不只是考上重點大學一條路。在高考這場競技中,春風得意值得祝賀,成績不佳也不必沮喪。2021年已經有14個省市完全進入新高考周期。按2020年的生源占比,新高考改革地區的考生總量已經占據高考總生源超過40%,高考改革進入最艱難的攻堅階段,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推進改革,為改革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