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李靜芝兩歲的兒子毛寅在西安市西大街被人拐走,此后音信全無。32年來,李靜芝始終未放棄尋找兒子。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今年4月底,陜西警方通過DNA對比找到了毛寅。昨天,母子二人在西安團聚。
昨日母子團聚相擁而泣
“嘉嘉(毛寅小名),我們32年未曾見面,但你依然在我的心里一天一天長大,從兩歲8個月到今年34歲,我清晰記得你幼時的模樣。”今年已經59歲的李靜芝在32年的尋子之路上從未放棄過,昨天,她終于等到了與兒子團聚的時刻。
18日下午,在公安部刑偵局等單位組織的團聚儀式上,李靜芝和丈夫見到了分別多年的兒子。李靜芝一看到兒子,就將他抱在懷里,一邊流淚一邊親吻著已經長得比她還高的兒子,久久不肯放開。直到心情逐漸平復之后,李靜芝和丈夫帶著兒子回到座位上。李靜芝拿出了特意從家中帶來的舊相冊,此刻,終于團聚的一家三口開心地聊起了悄悄話。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公安部刑偵局獲悉,今年4月底,陜西警方通過DNA對比找到了毛寅。警方表示,正進一步深挖相關線索,全力偵辦案件,一查到底,依法嚴懲涉案人員。
32年前出差收到單位加急電報
1988年10月17日,李靜芝的丈夫老毛帶著兒子毛寅在西安西大街的金陵酒店(現陜西省地方志館)附近玩耍。時年兩歲半的兒子嘉嘉口渴想要喝水,老毛便帶著孩子走進酒店,向服務員要了一杯水。沒想到,前后只有一分多鐘的時間,嘉嘉便不見了。
此時,李靜芝正在外地出差。她接到單位發出的“急事速歸”加急電報,要求她立刻返回西安。但她怎么也沒想到,這件急事竟然是兒子丟了。
此后的時間里,李靜芝和丈夫發出去幾十萬張尋人啟事。因經濟條件有限,她和丈夫騎著自行車走遍了西安附近的城鎮和鄉村,一路上喝涼水、吃白饃,就為了能省下錢去更多的地方找嘉嘉。
這一找就是32年。曾和李靜芝一起尋訪嘉嘉的陜西尋親志愿者周麗晨告訴北青報記者,因為多年尋訪,李靜芝如今常常感到頭疼,“她現在經常要吃藥,有時我看到她忙碌了一天,躺在沙發上疲憊的樣子,心里非常難受。”
周麗晨坦言,在幫助李靜芝尋子的過程中,先后收到過十多次疑似毛寅的消息,但多次尋訪均以失望告終,“到后來我都跟朋友說,先具體了解一下情況,相對有把握之后再跟李靜芝說,就是怕她再次失望。”
參與幫助近20個孩子回家
周麗晨說,在32年的尋子路上,李靜芝發現了很多和她有類似經歷的家長,并號召大家一起尋找孩子,“一家有線索,大家都幫忙,這樣找到孩子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這些年中,李靜芝參與找到的孩子,有將近20人。”
陜西小男孩張鵬就是其中之一。18日上午,張鵬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是在1988年被人從陜西的一處街上拐走的,“我有很多幼時的記憶,所以上大學之后就到了西安。大學第一個十一假期時,我去陜西省圖書館,在舊報紙上找尋人啟事。我記得當年被拐走的時候天氣比較冷,所以判斷時間是1988年秋天到1989年春天,由此看到了幾乎同一時間被拐走的毛寅的尋人啟事,由此線索,我聯系到了毛寅的媽媽李阿姨。”
張鵬說,2007年7月,他和李靜芝在西安見面。“當時我給李阿姨講了一些我的記憶,比如我媽媽是賣布的,我有一個哥哥,手上有被熨斗燙傷的傷疤等。”李靜芝回去查看了她多年來搜集的大量資料,找到了相對應的家庭。
后來,李靜芝帶張鵬的哥哥和張鵬見面,“我問哥哥,我被拐走那天我們是不是去了游戲廳,我哥哥回憶起來說‘沒錯’。20多年來,他一直跟家里說我是看電影時丟了,但實際確實是去游戲廳的時候丟了。由此我們確定,我們就是一家人。”
張鵬說,臨找到家人之前,他一度已經非?;倚?,“感覺沒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李阿姨沒有放棄,在我完全放棄的時候,李阿姨給我傳來了好消息。”
“有些被找到的孩子因為被抱養到鄉下,生活條件不好,有時實在生活太困難,會找李靜芝借錢,她每次都有求必應。我勸過她,可她覺得毛寅的生活可能也很不容易,將心比心,她愿意為這些孩子去默默奉獻。”周麗晨回憶。
DNA對比確認被拐兒子
2009年,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拐賣兒童婦女犯罪專項行動開始后,公安部將該案列為督辦案件,組織陜西等地公安機關全力偵辦,查找解救被拐人員。按照部署,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對該案提級偵辦,成立專案組,并堅持案件不破專案組不撤,先后組織民警輾轉13個省市核查相關線索,查找被拐人員。
今年4月底,陜西西安警方獲取一名四川人多年前曾花6000元收養一個西安兒童的線索后,立即對疑似對象進行篩選摸排,發現四川一男子與李靜芝的兒子高度相似。隨即,專案組民警前往四川進行核查,在當地公安機關配合下,經DNA對比確認該男子就是32年前李靜芝被拐的兒子。
周麗晨說,她是在5月10日得知毛寅被找到的消息的。“李靜芝跟我說,得知兒子找到了她好幾天都睡不著,哭得眼睛都紅了。”
為了迎接兒子回家,李靜芝特意買了氣球、拉花,還有空氣壓縮禮花炮。“我聽說,34歲的毛寅已經進城開了一家裝修公司,家庭條件還不錯,希望他和母親團聚后,能夠照顧好母親。李靜芝苦了32年,如今應該是苦盡甘來了。”周麗晨說。(文/本報記者 屈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