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常會傳重磅利好,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以挽救受疫情沖擊的實體經濟。
國常會傳重磅利好,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以挽救受疫情沖擊的實體經濟。
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要求加快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為市場主體減負。
會議指出,要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同時加快降費政策落地為市場主體減負,全年為企業減負3100多億元。
與此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要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讓利1.5萬億
今年以來,央行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1.75萬億元長期資金。春節后投放短期流動性1.7萬億元,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增加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再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支持經濟恢復發展等。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6月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指出,獲得支持的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投放增長目標,將政策紅利讓利于小微企業,著力降低信用貸款發放利率。
事實上,多項政策均提出要求金融機構“讓利”。
在部署下一階段工作時,國常會要求,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常會強調要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所謂合理讓利,或是指讓利實體不能過分損害銀行的盈利能力。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意味著未來商業銀行要更大幅度地下調對企業的貸款利率,壓縮凈息差,在特殊時期向實體經濟大幅讓利;減少收費主要是指在向小微企業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及相關助貸增信機構要下調評估費、擔保費等非息費用(在一些小微企業貸款中,這部分費用有時甚至高于貸款利息)。
除了合理讓利外,會議指出,要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和社會融資新增規模均超過上年。
同時,要遵循市場規律,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確保新增金融資金主要流向制造業、一般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好發揮救急紓困、“雪中送炭”效應,防止資金跑偏和“空轉”,防范金融風險。
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會議指出,要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和動力。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督促銀行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權重。加大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嚴禁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切實做到市場主體實際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貸款難度進一步降低。
引導利率下行
國常會指出,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的有效方法是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
在“兩會”期間,央行行長易綱曾表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價格,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標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并軌。“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LPR改革,疏通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有序推進存量貸款基準轉換。”
2019年8月LPR改革以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得到有效疏通,推動貸款利率持續下行。
王青認為,未來央行除繼續下調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加以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外,還會繼續通過寬貨幣、控制存款競爭、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等措施,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提高銀行發放低利率貸款的商業可持續性。
“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最新要求,意味著本月22日LPR報價小幅下行的概率在增加,即盡管本月MLF利率不變,但商業銀行可能下調報價加點”王青表示。
此外,讓利1.5萬億的其它措施,包括“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
不過,在經濟出現較大幅度下行的背景下,市場擔憂銀行未來資產質量惡化。國信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下半年經濟逐步恢復,資產質量形勢將更加明朗,但讓利實體經濟是政策的長期方向,銀行讓利實體經濟也要綜合考慮銀行資產質量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