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將滿周年 首批兩家科創板公司解禁
2020-07-11 20:14:16 來源:上海證券報
1
聽新聞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將滿一周年,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部分限售股將迎來解禁期。7月8日晚間,睿創微納、天準科技2家公司率先發布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睿創微納公告顯示,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分為兩部分,共計1.7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9.13%。其中,戰略配售股票300萬股,股東數量為1名,限售期為12個月;除戰略配售股份外,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數量為1.71億股,股東數量為84名,限售期為12個月。上述限售股將于7月22日上市流通。記者初步估算,按照7月8日最新收盤價64.68元計算,上述限售股對應市值約112.54億元。

記者注意到,睿創微納85名限售股股東中不乏重量級創投機構。其中,深創投持有限售股數量為2168.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87%,本次上市流通數量為1168.83萬股,剩余限售股鎖定期為36個月。持有戰略配售股份的則是華泰證券資管-招商銀行-華泰睿創微納創科睿知1號員工持股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此次上市流通數量約占總股本的0.67%。

同日,天準科技也發布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共涉及52名股東,持有限售股共計2490.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86%,鎖定期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個月,將于7月22日起上市流通。按照天準科技8日收盤價33.61元估算,此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對應市值約為8.37億元。

7月3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為科創板公司股東設計了市場化、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實施細則》體現了注冊制改革的目標和思路,有利于平衡好首發前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有助于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并為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

有資本市場研究專家表示,從滬市整體情況看,減持計劃披露的減持數量和實際減持數量相對市場總體市值均占比較小。Wind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滬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實際減持金額約1388.987億元,占同期成交金額的比例不足0.01%。減持對個股股價的影響主要在于短期內,拉長時間線來看,減持計劃對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逐漸減弱。隨著計劃披露后時間的不斷推移,滬市公司股價累計跌幅呈逐漸縮小的趨勢。

針對科創板首批限售股解禁,專家認為,更大的沖擊來自投資者心理層面的壓力。以6月底數據初步測算,7月22日科創板公司解禁規模約1700億元,但符合減持規定、可在90個交易日內以集中競價方式進行減持的上限僅有750億元至800億元。

從《實施細則》來看,大部分解禁股份的減持需遵守“慢走式減持”規定,且兩類股東需要預披露。根據減持細則要求,持股5%以上股東、董監高需在減持公告發布日15天后才能減持,且前者采取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還需遵守“90天內減持股票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的規定。同時,持股5%以下的首發前股東,采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的,也需遵守“90天、1%”的規定。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稱,對比科創板整體與科創50指數成分股在未來半年的解禁規模,不難發現,科創板下半年解禁規模較大比例集中在科創50指數中。一方面說明,表征科創板市場整體走勢的科創50指數在未來半年可能承受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如果能推出科創50指數相關ETF,通過ETF股票換購可以非常精準地分流科創板市場下半年的公開市場減持壓力。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