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杰向21世紀世紀經濟記者透露,此次SEA TO SKY進行第二輪銷售,中原的A組客戶(最少購1個三房或以上單位,上限為4個單位)出席率約80%,相當不俗。中原有客戶準備斥資約2000多萬港元購入一個三房及一個兩房單位作自住用途。
事實上,Sea to Sky項目在近日香港新盤項目中可謂一枝獨秀,項目共提供1422個單位,預計2022年2月底入伙。
在6月26日推出首輪的462個單位,市場反應異常熱烈。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首輪最終錄得近1.29萬票,超購27倍,平均每28人搶一個單位, 超越新鴻基地產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Park 2期首輪所收的10260票的紀錄, 成為今年新盤“票王”。
“香港國安法通過,大局已定,相信7月份樓市氣氛較6月份暢旺,一手成交焦點落在將軍澳及九龍區,以一千萬港元左右的中價住宅為主。承接年初中小型物業暢旺,換樓購買力于近月接力啟動,相信7月份一手中價市場承接力不俗,雖然本月一手成交量或未必創新高,料全月達2000宗,一手成交金額卻有機會創一年新高。”陳永杰坦言。
樓價反彈
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香港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報384.8點,較2月指數的377.5點大幅反彈1.9%,創下自去年12月以來的新高。今年前5個月私人住宅價格累計上升1.5%。
利嘉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受控,加上香港國安法通過有助于穩定市場,帶動樓市進一步復蘇。他預計,下半年樓價指數有機會錄得約5%升幅,全年升幅有望達到9%,屆時將有機會突破400點,重返歷史高位。
然而,萊坊執行董事、估價及咨詢部主管林浩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樓價指數較預期理想,但相信樓市調整期仍未完結,“目前房地房市場十分“畸形”,住宅樓價仍然高企,但租金已因經濟下跌情況而持續向下調整。5月起疫情開始舒緩,市場購買力正陸續釋放,但失業率仍在逐步上升,相信到今年第四季度會開始影響浮現。”
他指出,近年香港樓市“股票化”,相信住宅樓市不會大跌,但亦不會出現V型或U型反彈。在各項外圍及本地因素影響下,估計今年香港住宅樓價仍在調整期,下調幅度約5%,比之前的預測較好。在他看來,香港樓市的主要利好在于供應短缺,“預計2020-2021財年住宅供應約為1.5萬至1.7萬個單位,相比2017-2018財年減少30-40%,供應明顯不足。”
此外,持續的低息環境亦吸引更多買家入市。為配合推售,中原按揭及經絡按揭均為SEA TO SKY項目推出按揭優惠,按息全期低至H加1.3%,實際利率僅為約1.77%。
恒指創四個月新高
“港區國家安全法已經生效,社會正漸恢復安全穩定。隨著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及財政預算案中合共2900億港元的紓困措施陸續落實到目標行業和巿民的身上,配合社會安全穩定,以及外圍環境持續改善,我們在今年稍后有望能看到經濟復蘇的曙光。”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7月5日的網志表示。
建銀國際首席策略師趙文利表示,香港國安法中長期利好香港投資市場,大多數從業者都認為這能保障市場的穩定運作。
股市也“用腳投票”,7月6日,恒生指數高開172點,報25545點,創下3月10日以來高位,恒生指數過去三個交易日累計飆升超過1000點。恒生指數、國企指數上周分別大漲3.35%、3.96%。
匯豐私人銀行亞洲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范卓云指出,香港屬于疫情防控成果相當顯著的經濟體之一,雖然香港經濟仍在局部重啟階段,但預計下半年經濟活動陸續可以重新展開。她認為,高增長的新經濟中概股加快在香港上市,將有助提升恒指長期盈利增長和估值重估展望,預計恒生指數年底目標為28080點。
市場人士指出,中國內地與海外經濟數據持續超預期,疊加目前“美元弱、港元強、人民幣反彈”的匯率環境,利于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與資金流入港股市場。在6月29日-7月3日的一周內,借道“港股通”南下資金凈流入達130.4億元,港股成交額中南下資金參與占比上升。
“港股估值仍處于洼地,今年以來港股行業結構分化的現象十分明顯,資訊科技和醫療保健行業一騎絕塵。從投資主線看,我們認為未來可以關注兩類機會:一是低估高股息率股輪漲機會,二是與內需相關板塊。”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
從估值來看,目前港股處于中低位,截止6月30日,港股恒生指數PE(市盈率)為10.1倍、PB(市帳率)為0.94倍,而相比之下,美股標普500指數的PE則為26.1倍、PB為3.5倍。
同時,隨著京東、網易紛紛在港上市,港股一級市場近日亦異常火爆。7月2日一日內就有多達17家公司同時進行公開招股(IPO)。據了解,本周就有13家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中泰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主管曾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一周公司的股票資本市場部,有5個項目同時簿記,是史上項目最多的一周,“下半年排隊上市的公司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