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新冠疫苗傳來三大利好消息,再次引發了資本市場震蕩。
7月20日晚間,《柳葉刀》發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與康希諾生物(HK:06185)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并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
康希諾生物今日高開6.97%,A股生物疫苗板塊走強,截至7月21日收盤,生物疫苗指數上漲3.49%。其中,智飛生物(SZ:300122)、西藏藥業(SH:600211)相繼漲停,沃森生物(SZ:300142)、康泰生物(SZ:300601)、中牧股份(SH:600195)等漲幅均超7%。
幾乎同一時間,牛津大學與英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NYSE:AZN)合作研發疫苗的早期實驗報告在《柳葉刀》雜志上刊發,受試者均產生了強烈的免疫反應,甚至還出現了“殺手T細胞”形成雙保險。
此外,美國制藥巨頭輝瑞(NYSE:PFE)和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NASDAQ:BNTX)宣布新冠疫苗研究取得早期的積極進展,Biontech盤中一度漲超12%。輝瑞一度逆勢漲近4%。截至收盤,兩家公司市值一共上漲21億美金,約合150億人民幣。
不過,在上述利好消息出爐之后,阿斯利康股價不升反降,截至美東時間7月20日收盤,阿斯利康下跌3.96%。今年已經漲超300%的最火疫苗概念股Moderna(NASDAQ:MRNA)開盤后不久便觸及熔斷,股價一度大跌17%。
君聯資本醫療投資副總裁張文澤7月21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相比阿斯利康、輝瑞等制藥巨頭,Moderna對于新冠疫苗及其概念過度依賴更易引發股價動蕩。”
在張文澤看來,尚處于臨床試驗中前期的新冠疫苗,相關公司股價變動仍然是資本炒作為主。隨著市場對各類疫苗研發路線認知的逐漸深入以及政策層面的收緊,此前疫苗概念股股價大起大落的走勢將有所放緩。
全球首個新冠疫苗Ⅱ期臨床數據
繼5月22日發布了全球首個正式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數據后,陳薇團隊再次以最快速度正式發表了新冠疫苗的Ⅱ期臨床試驗數據。
該疫苗的Ⅱ期臨床試驗于4月12日在武漢啟動,實驗采用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508名受試者隨機分配至疫苗組和安慰劑組,在更大人群中驗證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試驗結果表明,單次接種疫苗28天后,99.5%的受試者產生了特異性抗體,95.3%受試者產生了中和抗體,89%的受試者產生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反應。
在疫苗安全性方面,72%(183人)的高劑量受試者和74%(96人)的低劑量受試者在接種后14天內報告了不良反應,顯著高于安慰劑組(37%,46人)。主要不良反應包括發熱、疲勞、注射部位疼痛等。
這些不良反應大部分屬于輕度或中度,不過有24位高劑量受試者和1位低劑量受試者出現了3級(重度)不良反應,但均為自限性,可以在72-96小時內無藥物自愈。接種后28天內沒有出現危及生命的嚴重不良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陳薇團隊在Ⅱ期臨床試驗設計中重點關注了年長人群,最年長受試者84歲也產生了抗體。與18-54歲年齡階段相比,該疫苗在年長人群(大于55歲)中的免疫原性稍弱,但安全性良好。
陳薇表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老年人將面臨嚴重疾病甚至死亡的高風險,是新冠疫苗的重要目標人群。相比之下,年長人群可能需要增加疫苗劑量,以誘發更強的免疫反應。、
醫藥行業分析師、深圳中金華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濤7月21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參與試驗的志愿者還要在接種疫苗后接觸新冠病毒,并基于這項試驗結果來判斷疫苗能否有效保護人們免于感染新冠病毒,這需要3期臨床試驗做進一步驗證。”
新冠疫苗產能不足問題待解
從目前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來看,無論是數量還是速度,“中國隊”一直處于全球第一梯隊。世界各國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的候選疫苗共21款,有7款來自中國,目前1款已進入臨床三期“沖刺階段”,另有2款疫苗臨床二期完成,即將進入臨床三期。
除此之外,全球還有2款已經或即將進入臨床三期的新冠疫苗。
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合作的新冠疫苗三期臨床已經開始,這款疫苗與陳薇團隊的技術路徑相同,都是腺病毒載體疫苗。
美國的Moderna公司則采用了核酸疫苗的技術路線,該公司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將于7月27日開展三期臨床試驗。
在新冠疫苗研發競技中,同屬mRNA疫苗的輝瑞團隊被視為Moderna的強勁對手。
有投資者認為,輝瑞團隊傳來的利好消息也讓Moderna面臨被超越的可能性,這或許能部分解釋,Moderna股價在開盤不久之后跌超10%,創下6月2日以來最大跌幅,且盤中一度熔斷。
事實上,相較于輝瑞疫苗研發試驗近千名參與者的容量,Moderna此前公布的臨床試驗數據僅針對45名患者。
龔濤對時代財經表示,“鑒于其規模和制造能力,相比輝瑞、阿斯利康等全球制藥巨頭在新冠疫苗研發上的成功,Moderna等小型生物技術公司日后將面臨更大挑戰。”
根據此前BioNTech公司官網消息,與輝瑞聯合開發的兩款新冠病毒mRNA疫苗均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快速通道”(FastTrack)批準認定。一旦疫苗研究成功并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預計將在2020年底生產1億劑疫苗,并有望在2021年底生產超過12億劑疫苗。
與此同時,輝瑞也已經獲得英國政府3000萬劑實驗性疫苗的訂單。英國商務7月20日表示已簽署相關協議,將從輝瑞公司和BioNTech以及法國Valneva集團組成的聯盟獲得9000萬劑新冠疫苗。
不過,僅靠一家企業的產能,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完成大規模疫苗生產計劃。張文澤認為,對于mRNA這種尚未產業化的疫苗品種,即使獲批,短時間內也很難滿足需求,9000萬支的訂單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交付。
在張文澤看來,各國政府與企業提前簽署大規模訂單是為了應對日后新冠疫苗產能不足,同時大批量訂單更具溢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