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湖南省最大工業單體廠房——長沙惠科項目主廠房實現封頂,比原計劃提前了20多天。項目主廠房于今年3月4日開始基礎施工,進場7天完成第一塊底板澆筑,16天完成35萬立方米土方開挖外運,21天完成20臺塔吊安裝,30天完成了底板整體澆筑,60天完成第一塊屋面板澆筑……每一個數字都見證著不斷刷新的“惠科速度”。
與此同時,7月22日,韻達物流湖南電商總部項目負責人張忠貴正在車間了解調試設備的運行情況。投資10億元的韻達物流湖南電商總部項目,一期工程即將于8月4日實現投產,投產后產能最高可達到500萬單/日,極大提升韻達湖南物流的服務。
不管是惠科項目的提前封頂,還是即將投產的韻達物流湖南電商總部,這背后體現的是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園區速度”“園區效能”。
與時間賽跑,向目標奮進,園區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搶機遇,拿出戰時狀態、戰時作風、戰時機制,在百日競賽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據了解,園區今年1-6月,預計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485.76億元,同比增長9.7%,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7.6億元,同比增長45.9%,其中工業投資198.2億元,同比增長57%,技改投資56.6億元,同比增長40%。工業用電9.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65%;工業用水1332萬噸,同比增長30%;工業用燃氣1045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2%。
文/周力飛
36個新項目引資161億元
積蓄園區發展動能
“經過30余次反復協商,北盛大道項目環園村征拆戶,今晚簽訂房屋拆遷協議。”在園區重點項目建設微信群里,只要有時間,瀏陽經開區(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談文昌就會發聲,為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加油鼓勁。
“土地的儲備是我們引進重要項目關鍵所在。”談文昌表示,招商引資是園區發展的第一菜單,著眼于高質量發展,園區在招商中嚴格踐行“336”原則,即新引進項目畝產平均稅收要達到30萬元,每畝投資額平均要超過300萬元,每畝平均產出要達到600萬元。“企業選擇在哪里投資,營商環境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園區招商局負責人表示,在與客商交流中,惠科項目是一個必談的案例,惠科速度的背后是園區營商環境優化的體現。
園區在湖南省率先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先建后驗”改革,取消社會投資項目初步審批設計環節,推進項目竣工聯合驗收,實行“領證即開業、交房即交證、交地即開工”審批服務改革,全面提速項目建設。比如惠科項目,僅4個工作日就順利辦好建設規劃許可證、用地規劃許可證,確保了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按期推進。長沙瀏陽綜合金融電商倉儲物流產業園作為首個試水聯合驗收的項目,僅4天通過竣工聯合驗收。
園區始終圍繞項目抓服務,將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向產業項目匯集,深化重大項目領導聯系責任制,從立項審批、證照辦理、要素保障等關鍵環節入手,實施全程跟蹤服務,協調解決制約項目建設問題。
“我們十分關注園區的官網,從已經落戶企業的發展情況,我們可以更全面了解這里的發展氛圍。”一位正在洽談中的客商說。
今年上半年,圍繞主特產業,堅持“336”標準選商引商,1-6月份共引進項目36個,合同引資161.4億元,預計可實現產值318.4億元。一個個重大招商項目,猶如一粒粒春天的種子,撒入這片土地,即將生根發芽,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同比增長57%的背后
鑄就高質量發展“基因”
在惠科項目主體廠房封頂儀式上,一個數據引人關注與熱議,上半年,園區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7.6億元,同比增長45.9%,其中工業投資198.2億元,同比增長57%。
眾所周知,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園區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緊抓百日競賽契機,實施8個項目推進表和4個工作計劃表(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征地拆遷),針對重大項目,實施專人負責,掛圖作戰,推行園區黨工委領導聯點重點企業、項目,106名干部深入企業察實情、解難題,推動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我今天約了劉局長現場看看,會討論人員用工、還有車輛出入的問題。”7月22日下午,韻達物流湖南電商總部項目負責人張忠貴說,8月4日2#發出車間就會進入投產,月底1#到達車間也將投產,屆時快遞單量將達到200萬單,每天有300多臺車進出。
張忠貴口中的劉局長是園區產業促進局副局長劉憲,“有事情找他,他特別熱心,總是想盡辦法來幫助我們。”張忠貴對園區工作人員的服務印象深刻。
在園區,不僅僅有惠科這樣的“巨無霸”項目的快速推進,還有韻達、泰科天潤等其他項目的“多點開花”。泰科天潤碳化硅芯片及器件項目的廠房建設也已接近尾聲,馬上就要進入裝修及設備安裝階段。該項目一期投資2.4億元,滿產后年產值可達10億元,年利稅1億元。
堅持以項目為王,不斷提效能、優服務,厚植發展沃土,促推簽約項目盡快啟動建設,在建項目加快竣工投產,投產項目技改增效,為園區經濟鑄就高質量發展“基因”。
支持企業上市
為園區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今年3月26日,隨著南新制藥在A板上市,園區累計實現了7家企業A股上市,市值達1300億元以上,納入長沙市擬上市(掛牌)后備庫的企業有34家,上市企業總數居全省國家級園區第二,也讓瀏陽市上市企業總數穩居全省縣(市)排名第一。
上市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自2015年以來,園區以平均每年上市掛牌1家企業的速度發展,在A股上市的企業有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有6家,已形成“上市掛牌一批、輔導申報一批、股改一批、儲備一批”的企業上市梯隊。
“近年來,園區大力支持優勢企業通過擴產擴能、科技創新、工藝改造、產品開發、股改上市等方式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園區產業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天地恒一全自動數字化中藥提取車間的智能改造,可提升產能十倍,實現年加工藥材3700噸,實現成品產值30億元;華納大智能化食品生成車間,日生產量滿產可達700萬片,已獲評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鹽津鋪子烘培二期已完成9條生產線技改升級,并進行試生產……
目前,園區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制造、健康食品等產業迅速發展,形成“三主兩特”產業體系,富有特色的產業體系和良好的產業結構為企業上市打下堅實基礎,而企業的智能技改,也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儲備勢能。
如果說,企業是“樹苗”,那么營商環境就是“沃土”,企業的成長離不開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雨水、優質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直接反映了一個園區的綜合競爭力,園區一直圍繞“親商、重商、安商、富商”,持續聚焦企業反映的各種問題,主動跟蹤服務,企業有求必應、有訴必理,不斷推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提質增效,多舉措提升園區營商環境,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上半年的社會經濟發展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