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
2020-08-09 16:54:01 來源:大眾日報
1
聽新聞

7月9日,一場夏雨過后,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特種防偽及5G應用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現場,紅色打樁機格外惹眼。不遠處,幾名工人正在對一處積水點安裝抽水機排水。

該項目總投資6.3億元,其生產的防偽磁粉在不動產證書、紙鈔、紀念鈔等有價證券方面廣泛應用,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產品市場潛力巨大。

“今年6月30日項目拿到施工許可證的當晚,工程設備就陸續進駐了。”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招商四部負責人張建恒說,這片40畝的建設用地已經“沉睡”了多年。

原來,2015年,東營賜成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通過競拍獲得該片區域的85畝土地,用于建設廠房生產石油裝備。但受市場行情低迷、石油裝備需求下降影響,賜成公司在建好了一期辦公樓和廠房后便停止了建設,剩下的40畝土地便一直閑置。

而當地通過招商政策吸引特種防偽及5G應用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落地,恰恰又在選址上犯了難。“項目投資方希望選址盡可能接近主城區,可這樣的地塊早在多年前就已出讓,實在是不好找。”張建恒說。

針對賜成公司因自身原因未動工開發建設的40畝閑置低效用地,開發區管委會通過與企業積極協商,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后重新于去年11月掛牌出讓,順利讓特種防偽及5G應用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落地。

土地資源日益緊缺,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瓶頸。一邊是和賜成公司一樣的企業所擁有的土地在低效“沉睡”;另一邊,一些能拉動經濟的好項目卻面臨著選址難、“無地可用”的局面。為此,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開展了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利用專項行動。

與此同時,借助開發區提出的“項目建設+投資獎補+招商服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成功實現了土地高效利用。記者了解到,長安工業坊項目一期2棟共3.3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已完成大半。隨著項目的建成和投入運營,這宗城鎮低效用地的利用率將由35.8%提高到100%,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將由53萬元/畝提高至280萬元/畝,提升428%。

“根據全市產業布局,開發區按照‘2+2’產業體系規劃,組織開展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利用專項行動,通過科學布局謀劃,實施兩個‘兩年計劃’,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東營市自然資源局開發區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整治中,按照開發區“三片多點”產業規劃布局,實施產業鏈供地,針對不同情況分類施策,堅持依法依規、分類處置,探索運用直接收回、土地規劃調整、兼并重組、強制清退、合作開發等五種方式,大力挖潛存量土地資源,推動建設用地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效轉變,既堅持依法依規整治閑置低效用地實現“騰籠”,又抓好改造提升和招商引資來實現“換鳥”。

兩年來,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政策扶持和要素倒逼、行政強制和市場引導,共處置閑置低效建設用地47宗3634畝,整合盤活閑置廠房30宗27.4萬平方米,為區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