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5年北斗服務將深度覆蓋交通運輸業
2020-08-10 09:14:24 來源:長江商報
1
聽新聞

交通運輸是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到2035年,全國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絡、北斗時空信息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船舶等逐步應用。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前瞻性技術應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各地開建“智慧高速”

7月27日,由湖北省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鄂州機場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是與鄂州機場配套建設的重要工程,也是鄂州與周邊城市快速銜接的跨區域高速通道。這也是湖北首條智慧高速公路。

據悉,該項目起于鄂州機場南出口,終于鄂州市汀祖鎮以北,以樞紐互通形式連接武黃高速。線路全長約14公里,設計雙向六車道,估算總投資約27.5億元。項目建成通車后,將優化區域路網結構,完善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體系,對帶動臨空經濟區發展,提升鄂州城市總體地位,推進武鄂黃黃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湖北省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總體構架、功能劃分,該智慧高速公路設計了車路協同、路網運行監測與預警等12大系統,將充分運用5G、北斗定位、量子通信、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建成后,將會給廣大司乘帶來全新的體驗。

近年來,智慧公路建設在全國各地興起。《指導意見》中也提出,打造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樞紐,推進新能源新材料行業應用。其中,在智慧公路建方面,提出推動先進信息技術應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

早在2017年,江西省就在南昌市灣里區建設了首條智慧旅游公路,包括了交通量調查、視頻監控、彎道監測預警、能見度監測、結冰預警、自動融冰除雪等設施。不久前,由江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承擔的灣里智慧旅游公路信息系統建設二期項目正式啟動,。

與江西省相鄰的浙江省于2019年啟動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目標打造具備“智能、快速、綠色、安全”特點的高速公路。目前,位于滬杭甬高速柯橋至紹興段的智慧高速試驗段已運營半年,道路通行能力提升20%,道路擁堵時間降低10%。據悉,到2022年杭州亞運會召開前,浙江將基本建成覆蓋杭州灣區域的智慧高速公路網,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好基礎性支撐。

推進5G、北斗系統等應用

《指導意見》共提出了三個方面的14項主要任務,除打造“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港口”等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外,還將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配合相關部門推進先進技術的行業應用,包括5G、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網絡安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如自動駕駛等)等。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歐國立表示,“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行業應用非常重要,這將促使國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廣泛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2020年6月舉行的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港口行業外,當前北斗系統在道路營運車輛、郵政快遞運輸車輛、公務船舶等重點領域持續擴大應用規模,覆蓋到666.5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5.1萬輛郵政快遞運輸車輛、109座沿海地基增強站、300架通用航空器,并在首架運輸航空器上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實現零突破。

以港口作業系統應用為例,在港口自動化作業過程中,定位精度是制約港口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落地應用的關鍵。焦廣軍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4小時的國土覆蓋能力,是保障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24小時不間斷作業的基礎;對國土區域的高精度定位支持,則是保障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定位精度的基礎。

在推動5G應用方面,不少地方也出臺了相應的方案。此前,廣東交通廳印發《推進全省高速公路項目5G網絡覆蓋和應用示范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廣東實現全省運營高速公路406個主要服務區覆蓋5G網絡,新建或改造基站約800座。2020年后通車的全部高速公路項目(含在建和擬建項目),要求“工可”和設計文件預留5G網絡覆蓋相關配套條件和要求,并按照3km間距預設基站位置。

日前,港珠澳大橋完成5G通信網絡建設,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港珠澳大橋上共設有24個5G基站,經初步測試,橋上5G網絡平均速率達到600M/S,未來將繼續優化,逐步實現平均速率達到1000M/S的目標,助力港珠澳大橋建設成世界一流的數字化大橋。港珠澳大橋完成5G通信網絡建設標志著上述《方案》實施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要完善行業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科技研發支撐能力建設,如實驗室、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監測網等。加強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要載體為引領的交通運輸領域科研基地體系建設,鼓勵社會投資科技基礎設施,推動一批科研平臺納入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推進創新資源跨行業共享。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