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困擾下,數字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IDC曾在《2020中國小企業數字初始化指數》中作出預測,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會達到58.7萬億人民幣,占整個GDP的53%。在這樣一片藍海市場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IT巨頭都瞄準了中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領域,開始了新的動作。
8月12日,騰訊云針對科技園區企業推出專項“星·園計劃”。所謂“星·園計劃”,是將以全國各地的園區管理運營方為紐帶和服務平臺,從云資源補貼、生態資源助力、技術護航等維度,為園區內的企業提供支持。
騰訊云泛互聯網行業運營總監彭佳媛透露,未來三年,騰訊云計劃在全國的30家園區落地“星·園計劃”,將聯合各地政府和合作伙伴,投入數億資源扶持全國30萬中小企業。
傳統園區面臨功能轉型
據了解,園區過往所承載的功能為招商引資、筑巢引鳳,但當前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存活率并不高。在IDC最新的調查中,中小企業缺乏數字化技能和技術是其在全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第二大挑戰。
在此情形下,除了把辦公場所、基礎設施建設好,助力園區內中小企業持續發展成為園區轉型的重要目標。
長沙芯城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勁舟對第一財經表示,其負責運營的長沙高新區90%都是移動互聯網企業,包括電商、游戲、直播、在線教育等領域。這類企業都是對互聯網高度依賴的企業,當前處于業務高速發展時期,云平臺的輕投入、快速響應是企業所急需的。“我們對園區企業采用的是陪伴式服務,企業需要什么我們就自己提供或者找尋優質服務商提供什么。”
騰訊云副總裁吳奇勝對第一財經表示,“騰訊有手上有很多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一些補貼,政府也有扶持中小企業基礎類的基金體系,以及騰訊內部的能力,比如過往在2C企業對于用戶的理解,在數字化方面所積累的成功經驗等。”
吳奇勝指出,傳統企業面臨的巨大問題就是獲客能力不足。騰訊除了提供帶寬、服務器等低成本的IT基礎設施,還可幫助傳統企業提高獲客能力,包括直播能力、直播工具和小程序的能力。
IT巨頭企業服務的差異化競爭
IDC在其發布的《2020 亞太區中小企業全數字化成熟度報告》中指出,“云不僅是全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支柱,而且是中小企業的首要技術重點,通過云可以使中小企業隨業務增長快速調配資源。”
當前,通過云計算對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服務的企業越來越多,除了亞馬遜、阿里云等云計算服務巨頭,騰訊云、IBM、戴爾等企業開始瞄準小企業領域。
據了解,老牌企業服務商IBM年初已通過設立數字銷售中心的方式,以貼近新生代,為各行業中小企業提供輕量級的產品服務,并定義了從客戶發現、試用及決策、部署、采用到續約、宣傳的商業模式。這一數銷中心面向大中華區市場,降息前分散在深圳、大連等地的部分銷售團隊集結于北京。
而戴爾和騰訊分別選擇的是通過連接園區,深入到中小企業大本營進行。只不過,據戴爾透露,戴爾更多的是在提供其服務器等硬件產品,助力包括人工智能、基因測序、虛擬現實、軟件開發、工業設計、工業互聯網等在內小企業提升數字化成熟度。
而此次騰訊云通過園區連接,更多發揮其自身服務海量用戶、應對高并發的優勢和能力。一般針對泛互聯網領域,如電商、金融、游戲、教育行業等,甚少針對傳統工業、制造業等方面。
彭佳媛介紹,“我們會先選擇一二線城市的成熟園區進行合作,因為我們要把泛互聯網的行業經驗做一個傳遞,所以會選擇軟件園區、高新園區或偏科技型的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