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氫科技有望登陸科創板,發布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
2020-09-15 09:51:06 來源:長江商報
1
聽新聞

加快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戰略,上汽集團發布了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氫戰略”。

9月13日,上汽集團宣布,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上汽捷氫科技(為行業提供燃料電池產品及工程服務的高科技企業)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燃料電池汽車的廣泛應用的培育期預計到2028年左右,通過降低成本等手段,其未來前景不可估量。

發布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

上汽集團“氫戰略”提出的“十款、百億、千人、萬輛”四大目標,歸納為幾個關鍵詞的話,應該是:產品投放、企業規劃、團隊建設和產銷規模。

“到2030年,上汽集團將成為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和全球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整車生產企業。”發布會上,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闡述企業的“終極目標”。

9月13日發布會上,上汽集團海正式發布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7。據了解,上汽大通MAXUSEUNIQ7搭載了上汽最新自主開發的第三代燃料電池系統,這也成為了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的發端。

“到目前為止,上汽第三代燃料電池電堆技術已經實現了130kW功率輸出和3.8kW/L功率密度,掌握了電堆核心部件膜電極和雙極板的自主設計和國產化開發。”王曉秋說:“隨著基于上汽第三代燃料電池技術的首款戰略車型上汽大通MAXUSEUNIQ7正式上市,我們還將推動上汽第三代燃料電池技術在重卡、輕卡、大巴等商用車產品的批量化應用,并適時推出全新的燃料電池乘用車產品。”

作為“未來能源”,氫能具有零碳、高效、可儲存、安全可控等優勢,使用氫作為“燃料”的燃料電池汽車,則具有無污染、高效率、載重高、加注快和續航長等顯著優勢。

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成熟不僅需要汽車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也需要上下游企業的合作。王曉秋介紹,上汽集團將不斷加強與零部件、制氫、運氫、儲氫、加氫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助力“長三角氫走廊”“長江經濟帶氫能生態圈”等平臺建設,共同推動產業鏈整體落地。

捷氫科技有望登陸科創板

2016年,工信部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明確提出,到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達到百萬輛,加氫站建設超過1000座的目標。

自此,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放在了頭部車企案頭的重要位置。實際上,上汽集團從2001年就啟動了鳳凰一號燃料電池汽車項目。近二十年來,上汽累計研發費用超過30億元,迄今已獲得511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專利,并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

上汽捷氫科技是“氫戰略”的主要實施企業,天眼查APP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注冊資本達5.8億元。

資料顯示,捷氫科技已掌握從電堆核心零部件開發(雙極板、膜電極)、電堆集成、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到動力系統集成、整車集成的完全正向開發能力,并具備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

今年3月,捷氫科技燃料電池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5億元,建成后園區將實現研發辦公、測試驗證、生產制造、氫氣供應四大功能,一期產能將達到12000臺套。

5月,捷氫科技與常熟高新區政府合作,將在常熟投資建設年產2000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生產線,預計未來十年內累計實現產值10億元左右。

8月24日,捷氫科技發布了全新一代車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PROMEM3H,意味著捷氫科技在燃料電池核心技術上又有了新突破。捷氫科技的燃料電池系統核心部件PROMEM3H電堆完全實現自主設計開發,58個一級零部件全部國產化,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了100%,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溫啟動等各項技術指標,比肩以豐田、現代為代表的全球頂尖水平。。

近日,上汽集團表示,捷氫科技有望于今年邁出混改步伐,并計劃最早2022年登陸科創板。

“實現盈利需要5年時間”

當前,上汽集團是全球行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商業化運營總里程近500萬公里,累計實現碳減排逾600噸,相當于種下12萬棵樹。

2014年,榮威750燃料電池轎車成為國內首款實現公告的燃料電池汽車。2016年,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成為國內首款實現公告、銷售和上牌的燃料電池轎車。

2017年,大通FCV80燃料電池輕客成為國內最早且唯一商業化的燃料電池寬體輕客。2018年,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和申沃燃料電池大客車,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指定用車,申沃燃料電池大客車于2018年年底起在上海嘉定114路公交線路上開展商業化運營。

上汽集團也在抓緊團隊建設和戰略合作。2018年1月,上汽集團與上?;瘜W工業區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在化工區內共同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及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4月,上汽集團與上海機場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探索使用燃料電池車作為通用車輛、旅客擺渡車,以及地面服務、場道維護、機務保障等其它用途的專業車輛,并計劃聯合建設加氫站等基礎設施。

2020年7月,上汽集團與中國寶武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共同打造“一園兩廊”(吳淞氫能產業園、環A30公路氫走廊、臨港至南通氫走廊)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區,共同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在示范區內落地。

不過,燃料電池想實現盈利,并非一蹴而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認為,我國現已掌握車用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氫燃料汽車實現盈利還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

長期從事汽車研究的業內人士肖越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受到成本和普及度的制約,燃料電池汽車的廣泛應用需要10年的培育期,“燃料電池汽車的能量轉換效率高于內燃機汽車,而且通過降低成本等手段,其未來前景不可估量。”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