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航母”預期終于變成了現實,國聯證券上市50天吸并國金證券
2020-09-22 08:43:55 來源:長江商報
1
聽新聞

“券商航母”預期終于變成了現實。不過,不是預期中的券商龍頭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

9月20日午間,國聯證券(601456.SH)、國金證券(600109.SH)相繼公告,兩家公司正在推進聯合重組。

公告顯示,國聯證券擬受讓長沙涌金(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沙涌金)所持國金證券7.82%股權。此外,國聯證券還擬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國金證券。

本次兼并重組有些令人意外。國聯證券上市僅50天,且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盈利能力均不及國金證券。

備受關注的是,國聯證券背后有一個“傳奇老大”王東明,這個將中信證券打造成“券業一哥”的人物,2015年加盟國聯證券后,多名中信證券高管離職加入國聯證券。市場因此猜測,國聯證券本次“蛇吞象”,與王東明的“中信模式”有關。

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并購重組,引發券業重組猜想。目前,中信系、匯金系、上海系、浙江系等券商存在重組預期。

券業首單“蛇吞象”出爐

傳聞已久的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兼并重組還沒來,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上周五的合并傳言倒成了現實。

9月18日,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雙雙漲停。市場傳言,國聯證券、國金證券正在籌劃合并重組事宜,兩家公司已經簽訂了意向性協議。不過,兩家券商均回應,以公告為準。

9月20日,兩家券商均公告,正在推進聯合重組。

公告顯示,本次重組分兩步實施。第一步,國聯證券受讓國金證券第一大股東長沙涌金所持的7.82%股權。如果以9月18日收盤價15.29元/股計算,交易價格約為36.16億元。

第二步,是國聯證券通過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份方式,換股吸收合并國金證券。目前,雙方已經簽署吸收合并意向協議。

這是券業首單“蛇吞象”。國聯證券成立于1999年,注冊資本23.78億元,今年7月31日上市,國金證券成立于1996年,注冊資本30.24億元,2007年,通過借殼成都建設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

截至今年6月30日,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的總資產分別為369.32億元、653.58億元。

上市僅僅50天,就推出券業首單“蛇吞象”,國聯證券的驚人之舉,既屬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去年以來,市場一直盛傳中信證券重組中信建投,國聯證券剛剛上市就推重組,這些均讓市場頗感意外。

意料之中,則源于國聯證券背后站著王東明。

2015年,曾將中信證券打造成行業老大的王東明加盟國聯證券,擔任顧問一職。資料顯示,2002年至2016年初,王東明擔任中信證券董事長一職長達15年。在這期間,中信證券實施了多起并購,涉及標的有萬通證券、華夏證券、金通證券、里昂證券等,還組建了中信建投。

王東明加盟國聯證券后,包括葛小波等多名中信證券高管離職加入國聯證券。目前,葛小波擔任國聯證券董事、執行總裁、財務負責人。

一券商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稱,以王東明為首的中信證券老班底具有豐富經驗和資源,推進國聯證券加速上市、推動其并購擴張,似乎在意料之中。

從國金證券方面看,被重組并不令人意外。

國金證券實控人為陳金霞,為涌金系靈魂人物魏東遺孀。本次股權轉讓前,涌金系持有國金證券27.43%股權。

今年以來,隨著監管日趨規范,民營金控有“退潮”跡象。

券業并購或迎來高峰期

隨著券商牌照紅利逐漸退去、外資持股比例提高,“券商航母”的呼聲日漸高漲,券業并購或將迎來高峰期。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券業并購暗潮涌動。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天風證券收購恒泰證券等順利推進。市場上,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等兼并重組的緋聞不斷,尤其是中信證券重組中信建投的傳聞,中信建投股票曾多次因此漲停。不過,隨后均被當事方予以否認。

業內人士稱,監管層提出打造航母級券商,預計券商合并案例將會增多。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曾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券商牌照的紅利已經逐步消失,隨著外資持股比例放開、合資券商不斷審批,本土券商面臨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本土券商的整合勢在必行,券商資源的優化可以增強競爭優勢。未來,打破牌照壁壘,推動券商向規模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是趨勢。

9月20日晚,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稱,民營金控新規出臺,預計將有更多股東出讓券商股權。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隨著國聯證券重組國金證券的合并重組正式官宣,券商并購重組的預期升溫。

據市場人士梳理,目前,A股上市券商形成了幾大系族,存在重組預期。如中信系的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匯金系的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中金公司,上海系的海通證券、國泰居安、東方證券、上海證券,浙江系的浙商證券、財通證券,安徽系的國元證券、華安證券,北京系的第一創業、首創證券,江蘇系的華泰證券、東吳證券、南京證券等。這些系族券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控股股東、實控人或相同,或存在關聯。如上海系的四家券商,最終實控人均為上海市國資委。

券業重組究竟會有哪些利好?從本次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重組看,雙方存在優勢互補的空間。

國聯證券發展較快。2019年以前,在券商行業中,其各經營指標多處于中下游水平。近一年來,公司管理層大換血,一批重量級人員加盟,今年7月順利上市。今年3月,國聯證券成為首批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7家券商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小券商,經紀業務發展再添契機。

國金證券的優勢更為明顯。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10.02億元,行業排名第17位。公司投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0.37%,業務收入居行業第9位。

兩者合并后,總資產將達1022.90億元,位居行業第17位。截至9月18日,兩家公司市值合計929.48億元。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國資控股的國聯證券與民營資本控股的國金證券合并,通過資本融合,可改善股權治理結構。同時,資本實力與業務體量合并,具備沖擊行業第一梯隊實力。不過,合并后如何融合,尚面臨挑戰。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