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山狹窄綿長,如神龍擺尾,將蜀地一分為二,成為天然屏障。上世紀70年代,地處龍泉山東側的簡陽,引來都江堰的汩汩清泉潤澤百萬畝農田。
2016年,簡陽正式劃歸成都市代管,龍泉山東西兩側從行政意義上融為一體。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作為成都“東進”戰略主陣地,簡陽走上發展快車道,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強市”。
如今,隨著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設立等機遇疊加,簡陽如何實現更加華麗的轉身?
準確把握發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今年9月召開的簡陽市委十五屆十三次全會提出,要以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為總體目標定位,以建設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城市、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東進區域智能制造高地為支撐性定位,全面提升城市能級,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未來之城/
目標定位
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
縱觀成都改革發展的歷史,無論是高新區還是天府新區的成立,都對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實現了高質量發展。武侯區、雙流區搶抓新區設立機遇,立足各自比較優勢,與新區協同錯位、一體發展,綜合實力實現了大幅躍升,走在發展前列。
而“東進”區域是未來成都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省市發展大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成都東部新區的成立,東進區域規劃建設進入了協同共建、一體發展的新時期。當前的簡陽,正處于城市發展的轉型蝶變期。
8月18日,成都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舉行,而坐落于簡陽的“東來印象”將是大運會跳水和柔道賽事的舉辦場館。作為成都東進的標志性工程,建設內容包括“八館五中心兩園一家一大劇院”,目前,該項目建設正按計劃推進。
“辦好一個賽事,搞活一座城市。”舉辦國際性賽事的意義,從來都不僅限于體育和賽事本身,迎接大運會,簡陽的營城理念,也不止于“東來印象”這一文化新地標,而是通過舉辦賽事推動城市設施完善、交通優化、生態改善、面貌煥新、品質提升,擴大有效投資、消費需求、就業崗位,不斷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質。
而大運會結束后,場館建設的“后半篇”文章,當地也提前開始考量。希望借勢打造“東進”區域最大的文創中心,永久構筑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城市客廳”“城市書房”“城市健身房”。可以預見,未來簡陽或將依托“東來印象”,承辦更多重大賽事活動。
“東來印象”可以說是簡陽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地明確了全市發展目標:到2035年,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鄉基層治理基本實現現代化,先進生產要素富集活躍,城市文化開放包容,國際交互能力發達便捷,建成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東進區域智能制造高地,成為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重要支撐、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
簡陽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作為成都東進的主戰場,東進區域“四城一園”的重要一極,將與東部新區一體發展、打造航空都市區,共建面向世界的“未來之城”。
/ 先進制造 /
未來“簡陽造”寬帶衛星
或走出國門
9月3日,“蓉城同心·新經濟簡陽行”暨成德眉資新聯會同城化發展啟動儀式在簡陽市舉行。活動中,簡陽成功簽約星河動力新一代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研發生產基地、物聯網遠程控制智能終端、5G新基建·智慧新簡陽等6大項目,而其中5個將落戶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
“今年以來,已累計引入12個重大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55億元。”作為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中唯一以航天產業為主導的功能區,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規劃面積168.5平方公里,定位為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集群發展承載地,重點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航天裝備產業。
而簡陽市委全會中也明確,建設東進區域智能制造高地是現代產業新高地的具象化,就是要堅持工業強市,聚焦航天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構筑產業發展優勢,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作為一家以Ka高通量通信衛星網絡服務于“一帶一路”和亞太地區的新型寬帶衛星通信和移動互聯網服務運營企業,星空年代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落戶簡陽的四川星空年代“一帶一路”高通量寬帶衛星產業基地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凈用地面積167.5畝,建筑面積13.7萬平方米,主要包括綜合管理中心、天線場、衛星控制中心、動力及數據中心等。
“我們在簡陽打造的產業基地,采用國際標準進行建設,瞄準的是國內和國際市場,將努力推動我國科技服務業整體發展,帶動簡陽傳統產業升級轉型,這一戰略布局與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的定位是非常吻合的。”星空年代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相信隨著簡陽產業基地的建成投用,‘簡陽制造’的(Ka)寬帶衛星將從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公園城市 /
簡州八景再現
市民點贊家鄉最巴適
吃過早飯,家住射洪壩街道的市民老張和鄰居老李一起來到鰲山公園,他們一邊聊天一邊鍛煉身體。對于近70歲的老張來說,鰲山公園已經成為他每天休閑鍛煉的“打卡點”。而午飯后,老李則喜歡帶著孫子在家附近的沱江綠道G段玩耍一陣,享受天倫之樂。
“我是土生土長的簡陽人,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家鄉的變化,不管是空氣還是景色都比以前好了,簡陽最巴適。”老李的點贊,是當地不少市民共同的心聲,也是簡陽近年來認真踐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理念的體現。
簡陽市委十五屆十三次全會明確,建設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是重要戰略新支點的具象化,就是要依托獨特的山水資源優勢,塑造公園城市形態、培育特色城市文態、營造優美城市生態,加快建設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
具體如何建?簡陽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要塑優公園城市風貌,充分利用淺丘地貌、山形地勢、河流走向,依托沱江、絳溪河、葫蘆壩、龍王山等自然生態資源,沿山沿綠沿水沿道布局大尺度生態廊道和高品質綠色空間,構建多元大地景觀體系,塑造望山見水、藍綠交織的城市界面。分類建設綠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區型、產業型公園城市形態,探索公園城市簡陽表達。
同時,明確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魅力,大力培樹“大道至簡、陽光致遠”的城市精神,講好“東進”故事。實施文化重現工程,加強對圣德寺白塔、石橋古鎮等文化遺址、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里的保護利用,再現一塔凌云、印鰲拱璧、應第蓮池等“簡州八景”風貌。依托城市建筑、街區、道路,建設一批具有鮮明簡陽印記的文化地標、文化公園和文化景觀。
關于簡陽,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將會在未來的歲月中逐漸呈現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