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后期,部分地區氣溫將逐漸回暖到常年同期
2021-01-11 08:56:1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
聽新聞

剛剛邁入新年,一股大范圍寒潮就席卷全國,大江南北都在喊冷。周四清晨,北京氣溫降至-19.5℃。這刷新了1966年以來,北京早晨最冷的記錄。

北京市民:這是我感覺到最冷的一天。我都79歲了。我就感覺到今天特別特別冷。胡子我來的時候都凍了。

在中國氣象局發布的這張示意圖中,近九成國土面積,都如同鉆到冰箱里一樣,又冷又凍。

從最高氣溫來看,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吉林等地都不足-18℃,相當于冰箱底層的冰凍室。即便是江南南部、華南北部,也不過0到10℃之間,與保鮮層中的蔬菜共享一個溫度。

為了應對寒潮,哈爾濱的一些早市,商販直接在裝魚的鐵箱下面架起了柴火。他告訴記者,零下三十度的氣溫,如果不用火烤,不到5分鐘,魚就會結冰凍死。想著活魚銷量好,幾乎所有商販都在想辦法給魚“泡個熱水澡”。

黑龍江省虎林市商販 李軍:一天得加好幾次熱水,以前都不用加,撈撈浮冰就行了,現在必須得加熱水。

偏低的氣溫,也使得往年難得一見的景象,在各地輪番出現。比如,以前只能在黑龍江漠河進行的“潑水成冰”,這幾天,北京、天津、甚至上海的小伙伴們,都已經成功“試驗”。青島的一些海域,則出現了云霧升騰的“海浩現象”。這是只有海水溫度高于空氣時,才會發生的物理反應。而生活在四川、湖南、福建等南方地區的人們,則在新年一開頭,就見到了罕見的雪景。當然,有人因此欣喜,也有不少人為低溫感到憂愁。

在江蘇邳州的大象城社區,自來水管由于在設計時,被埋在了樓道走廊的地磚下,一遇到冷天,就會結冰上凍。

本周,業主們為了用水,不得不使出各路神通:有的人用炭火烤,有的用噴火槍燒,還有人用電熱毯烘。業主們吐槽,一般加熱2個小時左右,水管里才可能有水冒出來。

與此同時,低溫也在威脅老年人的健康。在上海一家醫院的急救中心,常備的110張床位已基本滿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被寒潮擊倒的心腦血管患者。周二以來,這家醫院的救護車次,日均維持在40趟以上,幾乎是春夏的兩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急診科醫生 江少偉:有些病人,平時比如說一個禮拜或者兩個禮拜來看病,可能因為新冠的原因,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到醫院復診的時間會相應延遲,有可能兩個月三個月都不去醫院,導致疾病診斷治療的延誤,到了醫院就是一個危重狀態。

面對這場全國性的大降溫,南方多地取暖設備再度熱銷。這次寒潮來臨前,杭州的戴阿姨剛剛花了16800元,給家里裝上了壁掛爐和暖氣片。戴阿姨的父親,今年88歲,因為冠心病發作,才出院不久。她希望能為父親提供一個溫暖的環境,方便康復。而在更南一些的貴州六盤水,去年有12個小區,4285戶實現了集中供暖。他們主要是將當地一家大型鋼鐵廠,高爐沖渣水時產生的余熱作為熱源,探索過剩資源的再度利用。

貴州省六盤水市居民 楊璐:用了這個集中供暖以后,還是感覺特別方便舒適,每個房間達到19到2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

中央氣象臺預計,截至本周五,本輪寒潮的影響已接近尾聲,未來十天,雖仍有冷空氣影響我國,但不會再出現更低的溫度。1月中后期,部分地區氣溫將逐漸回暖到常年同期。而從2月開始,全國大部將有較大的概率氣溫與往年持平,甚至更為暖和。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