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蘭新高鐵吐哈站。下午4時左右,一個皮膚白皙、大眼睛的小伙背著一個黑色雙肩包,一手拉著一個咖啡色拉桿行李箱,一手拎著一個黃色紙箱走進了候車廳大門。看他攜帶這么多行李,正在值守的民警亞克甫·亞森幫他取下雙肩包,又將拉桿行李箱放上安檢儀的傳送帶。
“這是啥東西,這么重?”還沒等到回答,拉桿行李箱就被送進了安檢儀。安檢儀顯示屏上顯示,箱內都是石頭。亞克甫·亞森習慣性地問道:“這么多石頭?”旅客回答:“都是奇石。”
憑著從事多年刑偵工作的警覺,亞克甫·亞森讓這名旅客將拉桿行李箱打開作進一步檢查。忽然,亞克甫·亞森在奇形怪狀的“奇石”中看到3枚銹跡斑斑的銅錢。再對雙肩包和紙箱仔細查看,這些“奇石”樣子也都怪怪的,有的像玉斧,有的像箭頭,有的像玉珠,大多像石器。圖片被迅速傳到鄯善縣文物局,初步認定“奇石”是文物。
一個倒賣文物的大案由此進入公安部門的視野。
“奇石”到文物的變異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忽然發現,在新疆廣闊無垠的戈壁荒漠上,到處都有各種各樣奇光異彩的石頭。從那時起,奇石便成為一種收藏物和配飾品,并逐漸發展為布滿天山南北產、供、銷的龐大市場。哈密市附近的戈壁荒漠,就是新疆一大奇石聚集地。金絲玉、硅化木、風棱石、藍寶石、瑪瑙、泥石等石頭隨處可見,由此形成新疆最大的奇石市場。距離吐哈站南約7公里的七克臺鎮是當地有名的奇石市場,距離七克臺鎮不到10公里的南湖村國道旁幾公里的路段,就有大大小小幾百家奇石小店。
隨著近年整個奇石市場的不景氣,加之品色上好的奇石越來越少,一些人開始覬覦起神秘的羅布泊,把目光瞄向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樓蘭地區。七克臺鎮南湖村靠近羅布泊,這里本就是古絲綢之路南北道的岔路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南湖村把目光盯在了經營奇石上。南湖村2005年被中國玉石觀賞協會授予“新疆奇石第一村”稱號,2015年榮獲吐魯番市“特色旅游村鎮”稱號,在彩玉奇石產業鏈發展的帶動下,之前的單純農業村變成了特色產業村,當年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這個身背3枚銅錢及各種文物的小伙子叫雷鵬程,他聲稱,自己包里的文物都是從南湖村市場買來的。經文物專家鑒定,“奇石”有玉斧、玉珠、青銅器、石鏃等,均系樓蘭地區文物,共計176件。
情況被迅速報告到烏魯木齊鐵路公安局,“3·29”倒賣文物案專案組調集精干力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偵破此案。
國家公安部將此案確立為督辦案件,新疆文物局積極配合,組織專家進行文物鑒定。一起由鐵路站車查緝查獲的非法倒賣樓蘭地區遺址文物的特大案件拉開了偵破大幕。
為倒賣文物不惜冒生命之險
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報告西域見聞時,曾這樣描述樓蘭:“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樓蘭城在公元三世紀后逐漸廢棄,消失在史籍中。1980年,新疆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到樓蘭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一具衣飾、面目都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尸,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就在考古與科考人員一次次前往羅布泊地區,對樓蘭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同時,大量的探險人員、撿拾奇石的冒險者也悄悄進入這一地區。他們開著經過改裝的越野車,有意躲避檢查點,甚至躲避大路,躲避白晝,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向羅布泊腹地挺進。他們中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文物知識,更沒有什么保護意識,只是覺得里面的東西珍貴,能賣大價錢。
犯罪嫌疑人孫仁杰從2012年開始,在南湖村奇石市場擺攤銷售在戈壁灘撿拾的奇石。2019年開始,他把罪惡的雙腳踏向了樓蘭地區。僅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他就先后9次潛入樓蘭保護區,撿拾了大量文物。
2020年4月27日,孫仁杰通過電話聯系同村村民馬彪、楊璞,準備了車輛、食物、水、汽油、露營裝備、救援設備、鐵鍬等物品、工具,再由他們分別聯系其他人員,以人頭數收取每人2500元的車費、340元的伙食費,湊夠每車4人計12人的隊伍,于4月30日深夜,駕駛著3輛改裝后的越野車,向羅布泊腹地駛去。
新疆每年四月正值風季,大風過后,許多被風沙埋沒的文物被刮出地表,給了冒險者撿拾更大的機會。這次進入羅布泊核心區,孫仁杰一伙人在里面足足待了14天。公安機關從孫仁杰一伙人手中查獲的291件文物,包括玉器、石器、青銅器。
就在孫仁杰一伙在2020年5月16日回到家的當天,另一伙人在南湖村村民買合木提·艾合買提帶領下,與張元峰等4人進入羅布泊盜掘文物。他們和孫仁杰團伙一樣,構成了一個上下聯動、龐大的產供銷網絡,大量的新石器時代、漢唐時代的文物從他們手里倒賣、流失。
烏魯木齊鐵路公安局政委嚴偉感慨道:“樓蘭文物除了具有內地文物本身含有的歷史、文化價值外,還有更加深刻、更加現實的政治意義。它對研究我國遠古時期西域的政治、經濟、民族、宗教等多元化社會活動,起著重要的佐證作用。從這一角度講,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政治的高度,堅決依法嚴厲打擊盜掘、販賣文物的違法犯罪行為。”
高舉利劍斬斷鏈條
在大量事實面前,雷鵬程供述出了他的上下游人員名單。2020年5月17日和25日,當孫仁杰一伙、阿不力肯木·卡德爾一伙疲憊而歸、暗自得意時,“3·29”倒賣文物專案指揮部已經派出得力干警,成功抓獲這兩個犯罪團伙成員42名,繳獲疑似文物2662件。
經審查,犯罪嫌疑人雷鵬程自2016年以來多次乘火車往返于哈密、鄯善間,在犯罪嫌疑人張廣英、馬明國、買合木提·艾合買提等15人的協助下,通過熟人介紹、巴扎收購等方式,累計低價收購疑似文物2000余件。為逃避打擊,雷鵬程將文物存放于哈密、鄯善兩處出租屋內,并伙同雷雨龍等人利用手機微信朋友圈、“微拍堂”App等手機程序網上進行交易,并以網下物流寄遞等方式,高價倒賣疑似文物1000余件,涉及人員357人、涉案金額80余萬元,倒賣地涉及北京、河南、內蒙古多地,雷鵬程從中非法獲利55萬元。
隨著調查進一步深入,一個位于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境內,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一條龍的龐大的規模化的文物犯罪網絡逐漸浮出水面。網絡中有多個倒賣文物和盜掘古墓葬犯罪團伙,他們以倒賣古樓蘭地區文物為主,團伙成員交織疊加,人員眾多,成分復雜,且團伙呈家族化、臨時勾連等多樣化特點。作案時間之長、作案次數之多、涉及文物數量之大前所未有,文物流失輻射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
專案指揮部協調警力分赴烏魯木齊市、庫爾勒市、鄯善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甘肅省敦煌市開展線索核查及文物追繳,最大限度減少國家損失和文物流失。對鄯善縣39名涉案嫌疑人居住地開展搜查,共搜查、扣押各類文物2649件。
今年1月,這起由鐵路站車查緝查獲的文物倒賣特大案件終于告破。這是烏魯木齊鐵路公安機關成立以來首次偵破文物大案,國家公安部鐵路公安局對此予以通報表彰。(記者 王瑟 通訊員 王波 蔡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