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跑”過了極不平凡的一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2021-01-15 10:20: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1
聽新聞

我國去年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外貿為何韌性強大

中國外貿“跑”過了極不平凡的一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長27.4%。

去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貿進出口明顯好于預期,外貿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1月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我國外貿再創新高,實屬不易,也展現出中國外貿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2020年年初,一些外貿企業很難想象年末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因為,那時困擾它們的問題大多是訂單被大量取消、裁員、工廠關停……活下來成了最重要的課題,一位外貿企業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相當于前兩季度的訂單幾乎都沒了。”

事實上,2020年前兩個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0.2%。隨后,開始全面反彈,第三季度的進出口增速為7.5%。從具體月份來看,從6月起,我國外貿進出口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雙雙創歷史新高。

外貿逆勢增長推動了我國的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得到鞏固。根據WTO和各國已公布的數據,去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12.8%、14.2%、11.5%,均為歷史新高。

除了“量”上的突破,2020年的外貿還有諸多亮點,比如:外貿主體活力持續增強、貿易伙伴更趨多元、貿易方式更加優化、傳統優勢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增長、防疫物資出口有力支持全球抗疫斗爭。這也推動中國外貿在“質”上的提升。

外貿結構持續優化,進一步激發了外貿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自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成為第一大外貿主體以來,外貿“穩定器”的作用更加突出。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3.1萬家,增長6.2%。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4.98萬億元,增速比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高了9.2個百分點,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6.6%,比2019年提升3.9%。

中國外貿為何能逆風翻盤?李魁文分析,一方面得益于我國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穩步推動復工復產。去年4月,出口就實現了“止跌回升”,并連續9個月保持了增長態勢。

另一方面,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推動了出口較快增長。我國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的作用,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從2020年3月至年底,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出口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合計增長了22.1%,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這既保障了全球對防疫物資以及居家辦公和生活物資的需要,也為全球貿易貢獻了中國力量。

疫情之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明顯,為擴大進口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我國原油、金屬礦砂等資源型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了7.3%和7%,糧食、肉類等農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了28%和60.4%。

與此同時,在高水平開放平臺的帶動下,許多企業結識了新朋友、開拓了新市場,打通了國際供應鏈。數據顯示,全年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增長17.4%,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出口增長10.7%,海南自由貿易港免稅品進口增長了80.5%。

2021年,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外貿發展的趨勢將會如何?李魁文認為,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有望保持增長,外貿高質量發展有望取得新的成效。下一步將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強化監管優化服務,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外貿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應有貢獻。(見習記者 趙麗梅)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