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敏打開杭州“城市大腦”App,登錄且實名認證,進入“在杭大紅包”頁面,提交銀行卡號、開戶行等信息后,點擊“兌現”,僅僅幾分鐘就收到了1000元“在杭大紅包”到賬的手機短信提示。
“沒想到,這么快就到賬了!”今年28歲的王方敏家在安徽六安,3年前來到杭州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原本今年打算回家過年的他,看到政府倡議“就地過年”,決定春節留在杭州。“希望節后疫情防控形勢能夠好轉,到時候再回老家。”
截至2月2日下午3點15分,僅兩天,杭州已有32萬名像王方敏一樣的“打工人”收到了杭州政府兌付的“過年大紅包”3.2億元。
“不用跑窗口,不用填材料。”人事專員李忠平也順利領到了1000元的春節“在杭大紅包”。李忠平老家在河南信陽,2008年到杭州工作、生活。今年因為疫情防控,一家三口決定留在杭州過年。“既可以和朋友聚一聚,也可以趁著假期在周邊玩玩。”李忠平說,雖然在杭州十余年,但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機會去周邊走走,“這筆補貼很暖心,留在杭州,也能過個幸福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外來務工人員今年選擇春節不回家。為了鼓勵在杭的“打工人”留在杭州過大年,也讓他們留得安心、暖心,1月18日,杭州出臺了《關于開展春節期間面向在杭外來務工人員“十送”關愛行動的通知》,其中就包括發放給“在杭務工、非浙江戶籍并在杭繳納社保的春節期間在杭務工人員”的1000元“在杭大紅包”。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此次發放采用“申報零材料、審批零人工、兌現實時到賬”在線兌付模式。單位和個人可分別通過“親清在線”平臺(qinqing.hangzhou.gov.cn)和“城市大腦”App申報。審核通過后,千元禮包“一鍵直達”申請人銀行賬戶。
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文件,“在杭大紅包”兌付通道將在2月9日24:00關閉。他就此提醒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及時關注兌付細則。
記者注意到,除了市里的“真金白銀”,針對留杭過年“打工人”,杭州各縣區也出臺了系列政策。上城區開展“情滿上城”關愛外來務工人員“送祝福、送慰問、送服務、送電影、送健康、送關懷、送春游”的“七送”系列行動。江干區除了向堅守崗位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慰問款,同時整合各類文化資源,設計策劃了24項惠民文化活動。西湖區準備了包括“杭味”回家、電子快遞關愛卡、兩地親情一線牽、工會請您看電影、美麗西湖一日游等“九重”禮包。淳安縣推出了千島湖景區免費游政策。建德送出包括旅游紅包、子女“學習禮包”、消費紅包、工會禮包的“留建過年”大禮包。錢塘新區設立關愛留守職工服務專項資金,推出關愛留守職工“五心五送”,為堅守崗位、留杭過年的職工捧上“貼心的關愛、真心的慰問、暖心的服務”。杭州市文明辦則將組織世界美發技能大賽美發項目冠軍、國家隊教練組成“冠軍理發團”,為建設城市的留杭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理發等服務。(記者 董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