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各類企業紛紛開工,貨物運輸即將迎來一波小高峰。那么,你知道貨運車廂是如何在各個站點“上車”“下車”并迅速編組成新的長長的列車的嗎?記者近日來到全國十大路網性特等編組站之一、山東省最大的貨運編組站——濟西站,在這里,鐵路版的“貪吃蛇游戲”每天都在進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貨運列車,裝載的貨物通常要被運往不同地方,這就需要在經過山東濟南時重新進行貨物“分流”。一列完整的貨物列車被拉到特殊的“駝峰”設備上,通過解編、分解、溜放,然后按照不同目的地進行重新排列組合,最后形成一列新的貨運列車。
所謂的“駝峰”設備,就是在地面上修筑的猶如駱駝峰背形狀的小山丘,設計成適當的坡度,上面鋪設鐵路,利用車輛的重力和駝峰的坡度所產生的勢能,輔以機車推力來解體列車。火車車廂可以在沒有火車車頭牽引的情況下,自己跑到預先設定的軌道線路上并拼裝成列,實現了車廂的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分揀組合。整個過程就像“貪吃蛇游戲”,車廂由獨立或較短的模塊,逐漸拼接最終形成長長的貨物列車。
要想玩轉這種鐵路版“貪吃蛇”可并不容易,不僅需要精確無誤的智能化排列組合,更重要的是確保“駝峰”設備狀態良好。為此,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濟南工務段的維修工人每天都要對濟西站的鐵路設備進行巡檢和綜合維修保養,每人每天至少行走兩三萬步,對站場內的199條軌道線路、508組道岔、總長度達200多公里的設備進行檢查,使用鐵路專用檢查錘、道尺、探傷儀等不斷敲擊連接螺栓和查看鋼軌尺寸、狀態,確保貨物列車運行正常。
“現在鐵路維修標準都是以毫米計算,鋼軌的磨損也必須控制在幾毫米以內,為了確保檢查檢測精度,無論多么寒冷,我們都要匍匐下身體,脫下棉手套,用手指觸摸和測量鋼軌磨損狀態,有時干完活后皮膚通紅,得暖和好一陣才能緩過勁來。”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濟南工務段濟西線路車間維修二工區副工長李景祝說。
鐵路版的“貪吃蛇”,不僅看起來好玩新奇,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的新年貨物快速高效地被送往五湖四海的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