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物、學唐代裝束、買考古盲盒……《唐宮夜宴》“火”的同時也給文物帶來熱度。連日來,前去河南博物院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尤其是與《唐宮夜宴》一同出圈的“蓮鶴方壺”“簪花仕女圖”等尤其吸引游客。
“走,到河南博物院看一看。”20日上午,還未到9時,河南博物院門口已經有不少游客排隊等候。有的是一家幾口,有的是攜親帶友。
“以前知道河南有不少重量級文物,但沒有引起我太多關注,《唐宮夜宴》讓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河南文化的底蘊。”當日,在河南博物院參觀的楊姓游客說,看了《唐宮夜宴》后,想近距離觀賞一下唐代文物。
“讓文物與時代、與生活聯系起來,才能真正讓文物‘活’起來,《唐宮夜宴》就是個很好的例證。”還有游客告訴記者,這次帶孩子來河南博物院參觀,目的是讓孩子了解河南文化、學習河南文化,認識文物的時代價值。
河南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年這個時期,來河南博物院參觀的人數都會不同程度增加,因為鄭州中小學都還沒開學,但像今年這樣,游客激增是不多見的。“許多游客是看了《唐宮夜宴》,充滿對文物的好奇才來的。”
而在洛陽博物館,自初三起客流量便大幅增多,每日都達到客流上限,其中有不少游客是沖著唐三彩去的。該館俑像類主要有人物俑和動物俑,其中就包括春節期間備受關注的“唐朝胖妞兒”——唐三彩女俑。
記者發現,《唐宮夜宴》走紅,有關文創產品也跟著熱賣起來。河南博物院開發的“考古盲盒”產品需要在網上提前預約才能購買到,該產品融合了“考古挖掘”的元素,讓買家親身體驗用洛陽鏟挖掘文物的感覺。盲盒里是一坨土塊,買家需要拿小洛陽鏟將“文物”從土塊挖出來,這個過程滿足了不少買家對考古的好奇心。
“《唐宮夜宴》能夠‘不忘本來’,關注到歷史文化留下的印記,并‘吸收外來’,用現代的聲光電等舞臺藝術賦予曾經的美好以新的面貌和精氣神,栩栩如生。”知名文化學者、全國教育名師邱志強告訴記者,人們贊美和追捧《唐宮夜宴》就是對美的崇尚和認同,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充分自信。愛屋及烏,當然會對與《唐宮夜宴》相關聯相近似的文化產品和物質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一種文化需求,也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