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球衣
兩個女孩
為什么說能牽動兩個家庭
三代人的命運?
在四川大涼山深處,有這么一所小學
它與普通學校并沒有什么不同
若硬要說有些不同
那一定要說到這么一群女孩
今天要講的人,就是她們之中
一個踢足球的小女孩
5號,吉力么子作
吉力么子作,今年12歲
是涼山州布拖縣拖覺鎮中心校
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
同時她也是
該校女子足球隊的主力前鋒
吉力么子作練習足球已有兩年多
最近她在布拖縣的小學生校園足球比賽“阿布澤魯杯”中連踢6場
獨進24球,成為女子組比賽的“最佳射手”
她穿著5號球衣穿梭在綠茵場上
對于球隊來說
5號,是一個光榮的數字
加入球隊需要經過一系列訓練
完成后方可選擇自己的球衣
這個過程并不簡單
子作說:“當時還有兩個球員跟我一樣,
都想要5號。”
對于她們來說
5號代表著“最厲害”的那個
“上一屆的最佳射手,就是5號”
子作笑得很靦腆。
“后來她們覺得我踢得好,
就把5號給了我”
“我是在四年級的時候參加校隊的。因為上一屆的球員們參加峨眉杯拿了獎,還在講臺上發言,我就認識了足球。后來校隊招人的時候,我主動報名參加,被選上了。”
發言的上一屆足球隊員里
就有那個星光熠熠的“5號”
另一個5號
她們口中的上一個“5號”
是2018屆的最佳射手
吉爾莫沙作
吉爾莫沙作
今年讀初三
曾帶領拖覺鎮中心校女子足球隊
奪得當年涼山州中小學小學組女足冠軍
那一次,沙作進了12個球
2018年涼山州青少年足球比賽當中,沙作(左一)是全州最佳射手
光環之外
沙作的父親意外離世
貧困讓她
只能輟學回家幫母親干農活
在校長阿涼子拉的幫助下
沙作回到學校
沙作(左二),2017年在瓦都鄉中心校,阿涼子拉時任該校校長
“如果不是足球,我早就輟學了,
是校長讓我堅持下來。”
她口中的校長
見證了兩個“5號”的誕生
校長阿涼子拉,畢業于西昌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8年,在他的力推下,該校啟動了少年女子足球訓練計劃。“2019年,我們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目前還與成都市金牛區兩所學校‘足球結對’。”阿涼子拉說,希望通過足球訓練,讓孩子們今后能有更多機會考上體育院校,改變命運。
為什么要發展女子足球隊?
校長坦陳道:“有多重原因。”
阿涼子拉說,在國家抓好“控輟保學”的同時,要讓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上去,要讀更好的高中、更好的大學。大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去,讀書是最好的路。通過足球的方式,在同等成績的情況下,可以申請到更好的中學,如果踢得好,以后還能進高校踢校隊。“我想讓她們都上大學,最好能上一本。”
“我不奢望她們能進入專業的足球隊,只是希望她們能通過踢足球走上一條藝體道路。說實話,這里很多娃娃的成績都不是很好,藝體生文化分要求相對較低,如果通過踢球能考上一個體育院校也很好。”阿涼子拉說,鄉鎮學校的少年,尤其是女孩子,性格都比較內向,不是太開朗,希望通過足球訓練,培養她們樂觀、開朗、大方、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另一個原因積壓在他心中十幾年
十幾年前,阿涼子拉剛到布拖時,這里的家長思想觀念比較落后。重視男孩讀書卻忽視了女孩的教育。“當時,我剛到布拖參加工作,學校的男女比例是7:3左右。”扶貧先扶智,每一個孩子都不能落下,通過國家政策、教育宣傳等,一個個女大學生走出大涼山,也漸漸影響了整個涼山的教育環境。“家長思想觀念有很大的改變,現在我們學校的男女比例已經達到了1:1。”學校發展女子足球,也是想讓女孩子們的教育更受重視。
“當然,我們也做了一些社會調研,女子足球在外面好拿成績,有了好的成績,對孩子們以后的升學有很大的幫助。”
阿涼子拉說
“通過一個孩子,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要改變他們父母的命運
自己的命運
自己有能力、有思想之后
把下一代更好地培養出來
孩子們有了希望
涼山才有更好的未來
三年來,通過校園足球專項幫扶,布拖縣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校園足球梯級隊伍,布拖縣也舉辦了兩屆“阿布澤魯”杯校園足球比賽。
在“十三五”期間,四川教育扶貧新改擴建校舍3133萬平方米,開辦“一村一幼”幼教點4888個。在民族地區,四川全面實行15年免費教育。自2009年起,四川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9+3”免費教育計劃,實現涉藏地區和大小涼山彝區45個深度貧困縣全覆蓋。十一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21億元,內地先后有100余所中職學校承擔該任務,累計招收學生10.56萬人,其中招收彝區學生4.75萬人,培養了一支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鞏固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成果。
對子作來說
沙作這個“老5號”就像是前行路上的背影
而“5號”也成為這群女孩中
最閃耀的標識
相信未來
還有更多的“5號”
續寫關于“最佳射手”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