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既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是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凝練,是社會主義中國最鮮亮的底色,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資源。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紅色文化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潛在價值,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全方面與全過程,增強高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論與行動自覺。
講活紅色文化的思想價值
要用透徹的理論講透紅色文化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思政課教學“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用透徹的理論贏得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政治認同,使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關注的是現實的人的世界,追求的是全人類的解放。高校思政課教學要注重激發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給學生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要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利用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時間節點,創造性采用對話式、探討式、情境式教學等形式,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學生講思政課、作主題演講、談學習體會,激活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內生動力,自覺把紅色文化蘊含的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用鮮活的教學話語消彌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時空隔離感。高校思政課教學要結合大學生現實生活實際,在堅持傳統思政課教學的“宏大敘事”“元敘事”的教學話語基礎上,創造性采用“微敘事”“日常敘事”話語,活用網絡話語,使言之有彩;巧用情感話語,使言之有情;采用生活話語,使言之有物;善用對話話語,使言之有力;用活理論話語,使言之有理。要在把握教育話語的政治性和生活性基礎上,把紅色文化蘊含的深刻道理生動地闡釋出來,把優秀共產黨人信仰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先進事跡融入對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的講解,對大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紅色文化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家國情懷、人民至上等精神品格生動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話語。要拉近大學生與紅色文化的時空距離,讓其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中的人物、故事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很近,把紅色文化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大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用好紅色文化的實踐價值
帶領學生體驗紅色文化。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挖掘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要結合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設置實踐教學主題。引導大學生實地參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形成的遺物、遺址、遺跡,身臨其境地追尋紅色文化根脈里流淌著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系列紅色精神,并自覺在日常生活中落實、落深、落細。
引導學生踐行紅色文化。要“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加強對紅色文化實踐的研究力度,結合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生動實踐,探索高校思政課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與紅色文化的銜接點,結合大學生現實生活實際,精心設置實踐教學主題,引導大學生把紅色文化蘊含的民主集中制、“守紀律、講規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自覺融入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生動實踐。
激活紅色文化網絡育人價值
要創作出更多紅色文化網絡作品。要致力于紅色文化網絡育人的現代話語轉型研究與實踐,針對大學生網絡話語具有的修辭形式翻新、電子媒介性強、敘事風格清新等特征,創造性利用集成了形體、聲音、光線、影視等現代表現藝術的圖畫、動漫、短視頻等網絡話語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現紅色文化;要鼓勵大學生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自覺抵制網絡中的“三俗”“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泛娛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侵襲;要運用好互聯網空間富有時代氣息的網言網語,創作出更多具有紅色文化底蘊、符合大學生喜好的網絡小說、短視頻、動畫動漫、網絡表情包等紅色文化網絡作品,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世界,激發大學生在網絡空間接受、學習、認同紅色文化的興趣。
要打造紅色文化融媒體教育平臺。移動、互聯、融合是互聯網時代電子傳播媒介的顯著特征。新時代大學生都上了網,高校思政課教學也要用好互聯網這一重要載體,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廣泛借助微博、微信、微視頻、移動客戶端等現代新媒體技術,創造性搭建適合大學生進行系統學習紅色文化的“報、網、端、微、屏”等融媒體平臺,把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相關的故事典籍、理論文章,動漫動畫、影視戲劇,專家講座、名人訪談等引入大學生熱衷的新聞傳播平臺、網絡社交平臺等,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主瀏覽、學習、收藏和轉發這些信息,增強其對紅色文化的情感和體驗;在網絡教學考評環節,要創新方式方法,精心設置網絡考題,把紅色文化細化為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點,切實檢驗好學生學習和踐行紅色文化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