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青少年睡眠問題的責任主體是家庭和學校
2021-05-11 09:00:29 來源:光明日報
1
聽新聞

對于身心發展中的未成年人來說,睡眠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我國兒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已經成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大殺手。2018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監測結果顯示,四年級學生睡眠時間在10小時及以上的比例為30.7%,八年級學生睡眠時間為9小時及以上的比例為16.6%。由此大致可以推斷,約有大概7成小學生和83.6%的初中生存在睡眠不足的問題。

導致兒童睡眠不足原因很多,譬如家長和老師為了提高學習成績,給孩子布置大量學習任務,就會自然而然地占據睡眠時間。其實,以犧牲睡眠換取學習成績的做法往往是得不償失的。有調查顯示,學習較好學生擁有更長的睡眠時間,而學習較差學生的睡眠時間則普遍較少。還有調查表明,每天睡眠少于8小時的孩子,61%成績跟不上,每天有15分鐘左右的午休,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由此可見,合理的睡眠不僅不會影響學習,反而會提高成績。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韓芳教授說,睡眠對認知健康很重要。睡眠可以在許多方面恢復你的大腦功能,如學習、記憶和情緒。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神經學教授Phyllis·C·Zee說,睡眠是一個大腦活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近編碼的記憶被整合和傳輸,用于長期存儲;睡眠還增強了從大腦中清除有害大腦功能的廢物的能力。

因此,只有充足而良好的睡眠才能讓大腦得到足夠的休息,使其有足夠的活力應對學習的挑戰,充分保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反之,犧牲了睡眠時間,在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的狀態下工作,會造成大腦的“卡頓”,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的低下。

由此往深層次追問可以發現,是保障睡眠時間前提下開展學習,還是寧可犧牲睡眠也要完成學習任務,這反映出家長兩種不同的觀點:前者追求學習質量,后者追求學習數量。過度追求學習數量,看似學習了很多知識,但最終犧牲了學習興趣、效率,這樣的學習是不能長久的。

學會學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學習不僅意味著如何改善學習方法和學習程序,調動好學習資源,其背后蘊含著學會睡眠、學會休息、學會生活等。培養兒童獨立自主支配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合理安排學習任務,保障合理的休息與睡眠,這應該成為教育者重要的目標。

解決青少年睡眠問題的責任主體是家庭和學校,家校協同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孩子睡眠。

家校要協同起來合理安排好學生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是學習內容、進度和要求的合一,學校既要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安排學生的學習任務要求,還要根據兒童發展狀況靈活調整。科學地布置作業,針對不同學生彈性地安排作業,避免孩子重復作業、超難作業、超量作業。家長要配合學校完成法定的學習任務,不要隨意給孩子增加任務量,不能隨意地讓孩子提前學或超綱學,更不能不顧孩子年齡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通過加班加點完成額外學習任務。

家校要協同起來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對于大多數中小學生來說,平時白天的作息是由學校定的,放學后及節假日是由家庭定的。學校和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讓他(她)明白時間的價值,建立時間感和任務意識,逐步把時間管理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制訂計劃,列出任務清單,由此學會自我支配時間,分配好時間,處理好學習、生活、休息、娛樂的關系,保證合理睡眠時間,學會高效學習,做時間的主人。(作者:洪明,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