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北京市貫通培養項目新聞現場會在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海淀校區召開,2021年北京市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正式對外發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2021年中招貫通培養項目在培養模式、招生專業、項目學校三方面進行優化。其中,從今年起,貫通培養的前5年都放在職業院校培養,本科院校只承接最后2年的培養任務。
市教委職成處副處長余俊介紹,貫通培養項目于2014年啟動,以本市高水平職業院校為招生單位,遴選合作本科高校,聯動行業企業,選擇適應未來發展需要、首都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勢專業開展貫通培養。初中畢業生可以在熟練掌握一門技能的同時,不經歷普通高中,也有機會升入本科高校學習。貫通培養項目實施六年以來,共有27所院校先后參與。去年,本市順利完成首批貫通培養學生“專升本”轉段升學工作。
余俊提到,在2020年疫情防控形勢最為嚴峻的時期,各相關學校克服困難,順利完成了首批貫通培養學生“專升本”轉段升學工作。隨著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北京市《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陸續出臺,對新時期北京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對貫通培養進行優化升級勢在必行,將其打造成為北京職業教育的高端項目和精品項目。
余俊表示,2021年貫通培養項目在三方面進行優化。首先在貫通培養的培養模式上進行簡化、優化。為保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延續性,從2021年起,貫通培養的前5年都放在職業院校培養,本科院校只承接最后2年的培養任務。據悉,貫通培養分為“高本貫通”和“中本貫通”兩個類別。在招生專業方面也進行優化。余俊表示,本市結合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撤銷一批與首都產業轉型發展匹配度不高的專業,新增一批人才緊缺領域的專業。
在項目學校上的優化方面,余俊提到,首先對職業院校進行適當精簡,“高本貫通”項目由入選國家“雙高”的高職院校來承接,參與貫通培養的高職院校從9所減為7所;其次對本科高校進行大幅精簡,按照市屬本科高校分類發展的要求,貫通培養項目只對接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參與此項改革的本科高校從13所減少到7所。
未來貫通培養還將充分發揮北京市職業院校“特高”建設中工程師學院和大師工作室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知名企業參與進來,更加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更加契合首都產業發展需求,為廣大初中畢業生搭建更加立體、豐富、多元的成長“立交橋”。